初中物理 09 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
液体的压强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rho gh\),其中\(p\)表示液体压强,\(\rho\)表示液体密度,\(g\)是常数(通常取\(9.8N/kg\)),\(h\)表示液体中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例如,计算水下\(10m\)深处水的压强,已知水的密度\(\rho_{水}=1.0\times10^{3}kg/m^{3}\),则\(p = \rho_{水}gh = 1.0\times10^{3}kg/m^{3}\times9.8N/kg\times10m = 9.8\times10^{4}Pa\)。
常见液体在常温下的密度 :
汽油:密度约为\(0.70\times10^{3}kg/m^{3}\)
氨水:密度约为\(0.93\times10^{3}kg/m^{3}\)
海水:密度约为\(1.03\times10^{3}kg/m^{3}\)
牛奶:密度约为\(1.03\times10^{3}kg/m^{3}\)
酒精:密度约为\(0.79\times10^{3}kg/m^{3}\)
醋酸:密度约为\(1.049\times10^{3}kg/m^{3}\)
木精(甲醇):\(0℃\)时密度约为\(0.80\times10^{3}kg/m^{3}\)
煤油:密度约为\(0.80\times10^{3}kg/m^{3}\)
盐酸(40%):密度约为\(1.20\times10^{3}kg/m^{3}\)
无水甘油(0℃):密度约为\(1.26\times10^{3}kg/m^{3}\)
苯:密度约为\(0.88\times10^{3}kg/m^{3}\)
二硫化碳(0℃):密度约为\(1.29\times10^{3}kg/m^{3}\)
矿物油(润滑油):密度约为\(0.9 - 0.93\times10^{3}kg/m^{3}\)
植物油:密度约为\(0.9 - 0.93\times10^{3}kg/m^{3}\)
硝酸(91%):密度约为\(1.50\times10^{3}kg/m^{3}\)
橄榄油:密度约为\(0.92\times10^{3}kg/m^{3}\)
硫酸(87%):密度约为\(1.80\times10^{3}kg/m^{3}\)
溴(0℃):密度约为\(3.12\times10^{3}kg/m^{3}\)
水银:密度约为\(13.6\times10^{3}kg/m^{3}\)
水:\(20℃\)时密度约为\(0.998229\times10^{3}kg/m^{3}\)
连通器:
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的是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茶壶、船闸等都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气压强
存在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中,将两个半球内的空气抽掉,使球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两个半球很难被拉开。
大气压强的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最早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实验中,将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倒插在水银槽中,管内水银柱上方为真空,管外水银面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支持着管内的水银柱。当管内水银柱静止时,其高度差约为\(760mm\),由此可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p_{0}=\rho_{水银}gh = 13.6\times10^{3}kg/m^{3}\times9.8N/kg\times0.76m\approx1.013\times10^{5}Pa\)。
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常见的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测量结果较精确,但携带不方便;无液气压计携带方便,但测量精度稍低,常用于登山、航空等领域。
大气压强的变化: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一般来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
大气压强的应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利用了大气压强,如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中;吸盘式挂钩也是利用大气压将其紧紧压在墙壁上。
液体的压强和大气压强都是压强知识在不同物质状态下的具体体现,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相关知识,对于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