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13 内能:分子热运动、比热容

分子热运动

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到,例如,一滴水中大约有\(1.67\times10^{21}\)个水分子。分子间存在间隙,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间隙。比如,将墨水滴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会变黑,这就是墨水分子在水中扩散的结果。

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例如,炒菜时,我们能闻到菜的香味,这是因为菜的香味分子在热运动的作用下,不断地向四周扩散,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快,也就说明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例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固体很难被拉伸,又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当分子间距离过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比热容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c=\frac{Q}{m\Delta 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Delta 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cdot℃)\)。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以下两个:

定义式:\(c = \frac{Q}{m\Delta t}\)

各物理量含义:

\(c\)表示比热容,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kg\cdot℃)\)。

\(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

\(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Delta 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意义:该公式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例如,水的比热容\(c_{水}=4.2\times10^{3}J/(kg\cdot℃)\),意味着\(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times10^{3}J\)。

变形公式

根据定义式\(c = \frac{Q}{m\Delta t}\),可推导出计算热量\(Q\)和质量\(m\)以及温度变化量\(\Delta t\)的公式:

\(Q = cm\Delta t\):已知物质的比热容\(c\)、质量\(m\)和温度变化量\(\Delta t\),可求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例如,\(2kg\)的水温度升高\(5℃\),则吸收的热量\(Q_{吸}=c_{水}m\Delta t = 4.2\times10^{3}J/(kg\cdot℃)\times2kg\times5℃ = 4.2\times10^{4}J\)。

\(m=\frac{Q}{c\Delta t}\):已知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比热容\(c\)和温度变化量\(\Delta t\),可求出物体的质量\(m\)。例如,某种物质吸收了\(3\times10^{4}J\)的热量,温度升高了\(10℃\),该物质的比热容为\(2\times10^{3}J/(kg\cdot℃)\),则该物质的质量\(m=\frac{Q}{c\Delta t}=\frac{3\times10^{4}J}{2\times10^{3}J/(kg\cdot℃)\times10℃}=1.5kg\)。

\(\Delta t=\frac{Q}{cm}\):已知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比热容\(c\)和质量\(m\),可求出温度的变化量\(\Delta t\)。例如,\(0.5kg\)的某种物质吸收了\(1\times10^{4}J\)的热量,该物质的比热容为\(0.8\times10^{3}J/(kg\cdot℃)\),则温度变化量\(\Delta t=\frac{Q}{cm}=\frac{1\times10^{4}J}{0.8\times10^{3}J/(kg\cdot℃)\times0.5kg}=25℃\)。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在解决与热量、温度变化、物质质量等相关的热学问题中经常用到,使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一些常见燃料的比热容:

固体燃料

煤炭:煤炭的比热容约为\(1.0\times10^{3}J/(kg\cdot℃)-1.26\times10^{3}J/(kg\cdot℃)\)。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固体燃料,其比热容相对较小,在燃烧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能较快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不同种类的煤炭,如无烟煤、烟煤等,比热容会略有差异。

木炭:木炭的比热容大约在\(1.0\times10^{3}J/(kg\cdot℃)\)左右。木炭具有易燃、热值较高等特点,常被用于烧烤、取暖等。其比热容相对较小,在加热或燃烧时能够迅速升温,释放热量。

液体燃料

汽油:汽油的比热容约为\(2.2\times10^{3}J/(kg\cdot℃)\)。汽油是一种常用的液体燃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好的挥发性,在发动机中能够快速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推动汽车等机械的运转。

柴油:柴油的比热容约为\(2.1\times10^{3}J/(kg\cdot℃)\)。柴油的能量密度比汽油略高,且燃烧效率较高,常用于柴油发动机,如卡车、船舶等的动力来源。其比热容相对汽油略小,在燃烧时能产生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动力。

酒精:酒精的比热容约为\(2.4\times10^{3}J/(kg\cdot℃)\)。酒精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可作为燃料用于酒精灯、汽车等。其比热容相对较大,在燃烧过程中需要吸收或释放相对较多的热量才能引起温度的明显变化。

气体燃料

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比热容约为\(2.2\times10^{3}J/(kg\cdot℃)\)。天然气具有清洁、高效、热值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家庭燃气、工业燃料等领域。在燃烧时,能够快速释放大量的热量,提供能源。

氢气:氢气的比热容约为\(14.3\times10^{3}J/(kg\cdot℃)\),是常见燃料中比热容较大的一种。氢气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其较大的比热容意味着在燃烧或加热过程中,需要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来改变其温度,这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如燃料电池等,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燃料的比热容只是其众多物理性质中的一个,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燃料的热值、燃烧效率、安全性、成本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燃料。

水的比热容及其应用

水的比热容是\(4.2\times10^{3}J/(kg\cdot℃)\),它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times10^{3}J\)。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

冷却剂: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能够更好地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防止发动机过热。

暖气片中的循环水:冬季取暖时,暖气片中用水作为循环物质,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质量相同、降低相同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多,从而使室内温度升高得更明显,保持室内温暖。

比热容的特性及不同物质比热容的比较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吸放热情况等因素无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例如,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而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因此,在沿海地区,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昼夜温差较小;而在沙漠地区,砂石的比热容小,昼夜温差较大。

分子热运动和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内能部分的重要概念,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内能的本质以及热量传递过程中的相关现象和规律,并且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热学问题时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物体的比热容:

金属类

铝:比热容约为\(0.88×10^{3} J/(kg\cdot℃)\)。铝具有质量轻、导热性良好等特点,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制造铝合金门窗、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等。其相对较小的比热容使得它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时,温度变化较为明显。

铜:比热容约为\(0.39×10^{3} J/(kg\cdot℃)\)。铜是优良的导电、导热材料,常用于电气设备、电线电缆等。由于其比热容较小,当有电流通过或受热时,温度容易升高,在散热设计等方面需要特别考虑。

铁:比热容约为\(0.46×10^{3} J/(kg\cdot℃)\)。铁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在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大量使用。例如,在铸造工艺中,铁的比热容特性会影响其加热和冷却过程,进而影响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铅:比热容约为\(0.13×10^{3} J/(kg\cdot℃)\)。铅的密度较大,且比热容较小,在一些特殊的防护领域,如防辐射铅板等有应用。其比热容小使得它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上升更快,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需注意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非金属固体类

玻璃:比热容约为\(0.84×10^{3} J/(kg\cdot℃)\)。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光学仪器等方面。其比热容相对较小,在温度变化时容易产生热应力,因此在使用和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变化速率,以防止破裂。

橡胶:比热容约为\(1.7×10^{3} J/(kg\cdot℃)\)。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轮胎、密封件等。其较大的比热容使得它在温度变化时相对较为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外界温度变化对其所接触物体的影响。

陶瓷:比热容一般在\(0.79×10^{3} J/(kg\cdot℃)-1.09×10^{3} J/(kg\cdot℃)\)之间。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硬度高、绝缘性好等优点,常用于制作餐具、电子元件等。不同种类的陶瓷因其成分和结构不同,比热容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在常见物体中处于中等水平。

液体类

水:比热容为\(4.2×10^{3} J/(kg\cdot℃)\),是常见液体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之一。水的这一特性使其在调节气候、冷却散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海洋对沿海地区气候的调节,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等。

酒精:比热容约为\(2.4×10^{3} J/(kg\cdot℃)\)。酒精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消毒、燃料等,其比热容比水小,在作为燃料燃烧时,温度上升相对较快,能够较快地释放出热量。

煤油:比热容约为\(2.1×10^{3} J/(kg\cdot℃)\)。煤油曾是常见的照明燃料,现在也用于一些特殊的工业用途。其比热容较小,燃烧时能产生较高的温度,释放较多的热量。

气体类

空气:比热容约为\(1.0×10^{3} J/(kg\cdot℃)\)。空气无处不在,其比热容特性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和热传递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在许多热学问题和工程应用中,如建筑物的通风与空调设计等,都需要考虑空气的比热容。

二氧化碳:比热容约为\(0.84×10^{3} J/(kg\cdot℃)\)。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比热容相对较小,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会影响地球的热量平衡和气候。在一些工业过程和科学研究中,也需要考虑二氧化碳的热学性质。

不同物体的比热容不同,这一特性在许多实际问题和工程应用中都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材料选择、热量计算、温度控制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物体的比热容。

物理基础

初中物理 13 内能:分子热运动、比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