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04 运动与力的关系、牛顿一、二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理解: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例如,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在汽车刹车时,身体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理解:

加速度\(a\)与合外力\(F\)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即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呼应。

运动与力的关系

力与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例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10N\)的合外力作用,根据\(F = ma\),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frac{F}{m}=\frac{10N}{2kg}=5m/s^{2}\)。

加速度与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与速度并无直接的决定关系。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例如,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它受到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同的\(2m/s^{2}\)的加速度作用时,汽车将做加速运动,经过\(5s\)后的速度为\(v = v_{0}+at = 20m/s + 2m/s^{2}×5s = 30m/s\)。而当汽车受到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3m/s^{2}\)的加速度作用时,汽车将做减速运动,经过\(5s\)后的速度为\(v = 20m/s - 3m/s^{2}×5s = 5m/s\)。

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其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所以物体具有加速度,其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

应用举例

超重和失重现象: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超重;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失重。例如,在电梯加速上升时,人会感觉身体变重,处于超重状态;而在电梯加速下降时,人会感觉身体变轻,处于失重状态。超重和失重现象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斜面问题:在斜面上放置一个物体,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以及物体是否会下滑等。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theta\)的斜面上,若斜面光滑,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mg\sin\theta\),根据\(F = ma\),可得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 = g\sin\theta\)。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它们揭示了运动与力之间的基本关系,为解决各种动力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

物理基础

高中物理 04 运动与力的关系、牛顿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