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5 机械运动、机械波

机械运动

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等都是机械运动。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但应以方便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为原则。比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比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而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其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例如一个人绕操场跑一圈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路程为操场的周长。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也是矢量。

机械波

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例如水波、声波等都是机械波。

产生条件:要有振源和传播振动的介质。振源提供机械振动,介质则是机械波传播的媒介,没有介质,机械波无法传播,比如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分类: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如绳波;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如声波。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波长: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

频率:波源振动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由介质的性质决定。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为\(v = λf\)。

机械波的特点:

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依次开始振动,离波源近的质点先振动,离波源远的质点后振动。

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机械波的产生需要振源做机械运动,机械波传播的是振源的机械振动形式;机械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做机械运动,其运动形式和规律与振源的机械运动有关。

区别:机械运动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的位置变化,而机械波是大量质点的集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机械运动研究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机械波研究的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介质中各质点的运动情况。

机械运动和机械波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规律及特点,对于学习后续的物理知识和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基础

高中物理 15 机械运动、机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