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06 质量与密度

质量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m\)表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块铁,无论它被加工成什么形状,是固态的铁块还是液态的铁水,或者是被拿到月球上,其质量都不变。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t = 10^{3}kg\),\(1kg = 10^{3}g\),\(1g = 10^{3}mg\)。

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秤,如台秤、电子秤等。在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分为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天平等多种类型,托盘天平是最常见的一种,其使用方法如下:

放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调零: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rho\)表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内在性质,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例如,水的密度是\(1.0\times10^{3}kg/m^{3}\),而酒精的密度是\(0.8\times10^{3}kg/m^{3}\)。

公式:\(\rho=\frac{m}{V}\),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根据这个公式,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求出物质的密度;或者已知物质的密度和体积,可求出物质的质量\(m=\rho V\);已知物质的密度和质量,可求出物质的体积\(V=\frac{m}{\rho}\)。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常用的密度单位还有克每立方厘米,符号是\(g/cm^{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g/cm^{3}=1.0\times10^{3}kg/m^{3}\)。

常见物质的密度: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密度(\(kg/m^{3}\))|

|水| \(1.0\times10^{3}\)|

|酒精| \(0.8\times10^{3}\)|

|铁| \(7.9\times10^{3}\)|

|铜| \(8.9\times10^{3}\)|

|铝| \(2.7\times10^{3}\)|

密度的测量

固体密度的测量:以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为例,实验步骤如下:

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_{1}\)。

将小石块用细线系好,缓慢放入量筒中,使小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上升到的刻度值\(V_{2}\),则小石块的体积\(V = V_{2}-V_{1}\)。

根据密度公式\(\rho=\frac{m}{V}\),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rho=\frac{m}{V_{2}-V_{1}}\)。

液体密度的测量:以测量盐水的密度为例,实验步骤如下: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_{1}\)。

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用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_{2}\),则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 m_{1}-m_{2}\)。

根据密度公式\(\rho=\frac{m}{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rho=\frac{m_{1}-m_{2}}{V}\)。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鉴别物质:由于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来鉴别物质。例如,黄金的密度约为\(19.3\times10^{3}kg/m^{3}\),如果有一个未知金属块,测量其密度后与黄金的密度进行比较,若密度相近,则可能是黄金,否则就不是黄金。

密度与材料选择: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不同物质的密度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飞机的机身通常选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制造,这样可以在保证机身强度的同时,减轻飞机的质量,提高飞行性能;而制造机器底座时,则通常选用密度较大的铸铁,以增加底座的稳定性。

质量与密度是初中物理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相互关联,通过对质量和密度的学习和测量,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世界的构成,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物理基础

初中物理 06 质量与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