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47 中国的工业
工业的地位与分类
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如机械设备、原材料等,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如服装、家电等,对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起着关键作用。
分类:根据产品的性质和主要用途,工业可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如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轻工业是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如纺织、食品、造纸、家电等工业。
工业的分布
沿海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集中了众多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
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辽宁省中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该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石油化工、造船等,如鞍山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等。
京津唐工业基地: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区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纺织等,如北京的电子信息产业、天津的化工和纺织工业等。
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人才密集,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纺织、汽车等,如上海的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南京的石化、电子工业,杭州的纺织、机械工业等。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和外向型工业基地。该地区靠近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多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家电、服装、玩具等,如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东莞的制造业等。
沿长江地区:长江沿线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分布地带。
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等地,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钢铁等为主,如重庆的汽车制造和机械工业。
长江中游地区的武汉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机械、汽车制造等工业中心,同时该地区的纺织、化工等工业也较为发达。
长江下游的南京、上海等城市工业发达,除了上述提到的工业部门外,还在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内陆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内陆地区的工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中部地区的太原、郑州、武汉等城市,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发展了煤炭、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
西部地区的西安、兰州、成都、重庆等城市,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领域有了较大的发展。例如,西安的航空航天产业、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资源条件: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布局有重要影响。工业往往靠近原料产地,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例如,辽中南工业基地靠近鞍山、本溪的铁矿和抚顺、阜新的煤矿,发展了钢铁、煤炭等工业。
交通条件: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促进工业的发展。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等交通便利的地区,工业分布较为密集。例如,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濒临长江,有多条铁路干线通过,交通十分便利,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工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工业企业往往靠近消费市场,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消费市场广阔,其发展的电子、家电等工业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外市场。
科技水平:科技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水平高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促进工业的升级和创新。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科技力量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劳动力条件: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因素也会影响工业分布。劳动密集型工业往往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一般分布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的地区;而技术密集型工业则更倾向于布局在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特点: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其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高风险等特性,对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周围,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是我国最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之一,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该地区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众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深圳高新区为龙头,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在电子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该地区靠近港澳,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的科技安全和经济安全。
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
资源短缺: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等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态平衡。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产业附加值较低,产品竞争力不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位置。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制约了工业的转型升级。
对策: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浪费。
环境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发展环保产业,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工业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瓶颈制约,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