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18 非洲
非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非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其中部,地跨南北半球。
纬度位置: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有“热带大陆”之称。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非洲的南部和北部,只有一小部分位于温带。
海陆位置: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非洲的地形
地形特点:
地形以高原为主: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主要高原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等。埃塞俄比亚高原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号称“非洲屋脊”。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东南部以高原为主,地势较高;西北部地势较低,以平原和低矮高原为主,如尼罗河下游的尼罗河三角洲平原。
特殊地形区:非洲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它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向北纵贯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并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和约旦河谷,全长约6500千米。东非大裂谷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两岸悬崖壁立,附近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非洲的气候
气候特点:
气候炎热: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气温普遍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有“热带大陆”之称。
干旱地区广:非洲的降水量分布不均,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大地区,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以赤道为轴,非洲的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非洲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既有利也有弊。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干季时降水稀少,容易发生旱灾,影响农作物生长;但湿季时降水丰富,有利于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也存在土壤肥力容易流失等问题。
非洲的河流
尼罗河: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650千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有两条主要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的正源;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其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尼罗河提供了大部分的水源。尼罗河对埃及等下游国家的农业灌溉、水运交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刚果河:刚果河又称扎伊尔河,位于非洲中西部,全长约4640千米,是非洲第二长河。刚果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很大,且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非洲的人口与国家
人口: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非洲的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非洲西部沿海地区以及非洲东部的高原和沿海地区等。
国家:非洲共有54个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非洲的国家在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埃及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经济以石油等资源开发和农业为主;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在矿业、制造业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
非洲的资源
矿产资源: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南非是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世界上重要的铜矿生产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非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非洲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动植物资源: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种类。非洲是咖啡、枣椰树、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这些作物在世界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非洲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大象、狮子、长颈鹿、斑马等,这些动物不仅是非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为非洲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非洲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现状:非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即出口一种或几种农矿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这种经济模式使得非洲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非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和科技水平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等。
经济发展潜力: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随着非洲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以及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不断投入,非洲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如非洲联盟等组织在促进非洲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