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01 地球与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再到现代通过卫星照片等多种手段精确测量和确认地球的形状。

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这些数据是描述地球大小的基本指标,在计算距离、面积等地理问题时经常会用到。

地球仪

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面貌和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轴和两极:地球仪上有一根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北极,与北极相对的是南极。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这一特点对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等有着重要影响。

纬线和纬度

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纬度:为了区分不同的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赤道的纬度是0°,是纬度的起始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分为90°,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例如,北京位于北纬39°54′。

经线和经度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经度: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经线也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以东的180°称东经,用“E”表示;以西的180°称西经,用“W”表示。例如,东经120°是一条重要的经线,它穿过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经纬网

概念: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就像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个精确的坐标系统。

作用: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行,都需要依靠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和航线,以确保准确到达目的地。

应用:根据经纬网确定某点的经纬度位置,或者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该点所在的半球、温度带等。如某点的经纬度是(40°N,116°E),我们就可以知道该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属于中纬度地区,温带等。

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方便人们对地理区域的认知和研究。

重要的经纬线

特殊纬线:除赤道外,还有南北回归线(23.5°N和23.5°S)和南北极圈(66.5°N和66.5°S)。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为热带;南北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特殊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反之,日期要加上一天。

地理基础

初中地理 01 地球与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