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35 中国的人口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数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总人口为14.4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5。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也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特点:

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缓慢。由于长期的战争、灾荒、疾病等因素,人口死亡率高,人口增长速度较慢。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人口迅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增长速度进一步趋缓,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然较多。

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过多:庞大的人口数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短缺,能源供应压力大等。同时,也给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经济方面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就业压力大,教育资源紧张,医疗保障难度大等。

人口老龄化: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等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口分布

分布特点: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密集;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或高寒,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稀疏。

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也称为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该线东南部人口密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却集中了全国94%左右的人口;而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仅占全国的6%左右。

民族构成

民族数量:中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11%;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89%。

民族分布: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如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等省,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共同发展。

国家还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地理基础

初中地理 35 中国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