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10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各月降水都很多,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

全年少雨型:像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夏季多雨型: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雨热同期。

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常年湿润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降水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差异较小。

降水的变化曲线: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过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直观地看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如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等。

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降水量线。等降水量线能够直观地反映出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降水丰富。两极地区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降水较多;内陆地区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降水较多;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或离岸风,降水较少。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分布,进而影响大气环流。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多对流雨,降水丰富;而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弱,空气冷却收缩下沉,降水稀少。

海陆位置:沿海地区水汽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此外,海陆位置还会影响季风的形成和分布,从而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

地形因素:山脉对气流有阻挡和抬升作用。迎风坡一侧,气流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丰富的降水,为多雨区;背风坡一侧,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为少雨区。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北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洋流因素:暖流经过的地区,水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容易形成降水;寒流经过的地区,水温降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降水较少。例如,墨西哥湾暖流使欧洲西北部沿海地区降水较为丰富,而秘鲁寒流使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干极”。

地理基础

初中地理 10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