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11 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天气不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类型的划分: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将全球气候划分为若干种类型。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各月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植物终年常绿,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时,降水丰富,草木葱茏;干季时,降水稀少,草木枯黄。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时,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沛;旱季时,盛行东北季风,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植被稀少,多为耐旱的植物。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如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如中国华北地区、日本北部、朝鲜半岛大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终年温和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多阴雨天气,日照较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内部,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寒带气候:分布在极圈以内,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最热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0℃,降水少,蒸发弱,地表多为苔藓和地衣等植物。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终年严寒,降水稀少,几乎没有植物生长。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和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也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和昼夜长短,进而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多少,是影响气候的最基本因素。一般来说,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纬度越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导致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存在明显差异。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湿润,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

地形因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和坡向等方面。海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山脉对气流有阻挡和抬升作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的走向也会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进而影响气候的分布范围和特点。

洋流因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流经地区的水温来实现的。暖流流经的地区,水温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降水增多,气候湿润;寒流流经的地区,水温降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降水减少,气候干燥。

气候与人类活动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例如,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不同的气候类型适宜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气候还会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如寒冷地区的人们多居住在保暖性好的房屋里,而炎热地区的人们则注重房屋的通风散热。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状况等方面。例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等活动会影响地表的水汽循环和热量平衡,进而导致局部地区气候恶化。因此,人类应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气候的不利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地理基础

初中地理 11 世界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