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函数的凹凸性、凹凸区间的求法
函数的凹凸性是描述函数图像弯曲方向(注:曲率是描述曲线的弯曲程度)的重要性质,在微积分、优化理论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一、凹凸性的定义(以一元函数为例)
设函数 \( f(x) \) 在区间 \( I \) 上有定义,若对于区间 \( I \) 内任意两点 \( x_1, x_2 \) 和任意 \( \lambda \in (0, 1) \),满足以下条件:
1. 凸函数(Convex Function):\(f(\lambda x_1 + (1-\lambda)x_2) \leq \lambda f(x_1) + (1-\lambda)f(x_2)\)
几何意义:函数图像上任意两点的连线(弦)始终在函数图像上方,即图像“向下凸”(如 \( f(x) = x^2 \) 在 \( \mathbb{R} \) 上是凸函数)。
2. 凹函数(Concave Function):\(f(\lambda x_1 + (1-\lambda)x_2) \geq \lambda f(x_1) + (1-\lambda)f(x_2)\)
几何意义:函数图像上任意两点的连线始终在函数图像下方,即图像“向上凸”(如 \( f(x) = \sqrt{x} \) 在 \( (0, +\infty) \) 上是凹函数)。
二、严格凹凸性与特殊情况
严格凸函数:若上述不等式中“\(\leq\)”改为“\(<\)”,则称 \( f(x) \) 为严格凸函数。
严格凹函数:若“\(\geq\)”改为“\(>\)”,则称 \( f(x) \) 为严格凹函数。
线性函数:若 \( f(\lambda x_1 + (1-\lambda)x_2) = \lambda f(x_1) + (1-\lambda)f(x_2) \),则函数为线性函数,既是凸函数也是凹函数。
三、凹凸性的判别方法
1. 一阶导数判别法(适用于可导函数)
若 \( f'(x) \) 在区间 \( I \) 上单调递增,则 \( f(x) \) 是凸函数;
若 \( f'(x) \) 在区间 \( I \) 上单调递减,则 \( f(x) \) 是凹函数。
2. 二阶导数判别法(适用于二阶可导函数)
若对任意 \( x \in I \),有 \( f''(x) \geq 0 \),则 \( f(x) \) 是凸函数;若 \( f''(x) > 0 \),则 \( f(x) \) 是严格凸函数。
若对任意 \( x \in I \),有 \( f''(x) \leq 0 \),则 \( f(x) \) 是凹函数;若 \( f''(x) < 0 \),则 \( f(x) \) 是严格凹函数。
3. 例子说明
函数 \( f(x) = x^2 \),其二阶导数 \( f''(x) = 2 > 0 \),故为严格凸函数;
函数 \( f(x) = -\ln x \)(\( x > 0 \)),其二阶导数 \( f''(x) = \frac{1}{x^2} > 0 \),故为严格凸函数;
函数 \( f(x) = \sin x \) 在区间 \( (0, \pi) \) 上,\( f''(x) = -\sin x < 0 \),故为严格凹函数。
四、多元函数的凹凸性(以二元函数为例)
设函数 \( f(x, y) \) 在凸集 \( D \subseteq \mathbb{R}^2 \) 上有定义,若对于任意 \( (x_1, y_1), (x_2, y_2) \in D \) 和 \( \lambda \in (0, 1) \),满足:
凸函数:\( f(\lambda x_1 + (1-\lambda)x_2, \lambda y_1 + (1-\lambda)y_2) \leq \lambda f(x_1, y_1) + (1-\lambda)f(x_2, y_2) \);
凹函数:\( f(\lambda x_1 + (1-\lambda)x_2, \lambda y_1 + (1-\lambda)y_2) \geq \lambda f(x_1, y_1) + (1-\lambda)f(x_2, y_2) \)。
判别方法(二阶可导):通过海森矩阵(Hessian Matrix) 判断:
若海森矩阵在 \( D \) 上半正定,则 \( f \) 是凸函数;若海森矩阵正定,则 \( f \) 是严格凸函数。
若海森矩阵在 \( D \) 上半负定,则 \( f \) 是凹函数;若海森矩阵负定,则 \( f \) 是严格凹函数。
五、凹凸性的应用
优化理论:凸函数的局部最小值即为全局最小值,是优化问题中的重要性质;
经济学:用于描述效用函数、生产函数的特性;
概率论:(琴生)詹森不等式(Jensen's Inequality)基于函数凹凸性,如 \( E[\ln X] \leq \ln(E[X]) \)(\( \ln x \) 为凹函数)。
通过凹凸性的定义和判别,可深入分析函数图像的形态及性质,为数学分析和实际问题求解提供理论支持。
六、求解凹凸区间的核心步骤
1. 确定函数定义域
先明确函数 \( f(x) \) 的定义域,确保后续计算在有效区间内进行。
2. 计算二阶导数 \( f''(x) \)
若函数一阶可导,先求一阶导数 \( f'(x) \),再对其求导得到二阶导数 \( f''(x) \)。
3. 寻找二阶导数的临界点(分界点)
(1)令 \( f''(x) = 0 \),求解方程的根;
(2)同时找出 \( f''(x) \) 不存在的点(如分段函数的分段点、分母为零的点等)。
4. 划分区间并判断凹凸性
用临界点将定义域划分为若干子区间;在每个子区间内选取测试点,代入 \( f''(x) \) 计算符号:
若 \( f''(x) > 0 \),则区间为凸区间(函数图像向下凸);
若 \( f''(x) < 0 \),则区间为凹区间(函数图像向上凸)。
5. 总结结果
明确每个区间对应的凹凸性,注意区间端点的处理(若函数在端点有定义,可包含端点;若二阶导数在端点无定义,则用开区间)。
七、示例:求 \( f(x) = x^3 - 3x^2 + 1 \) 的凹凸区间
1. 定义域:\( f(x) \) 为多项式函数,定义域为 \( (-\infty, +\infty) \)。
2. 计算二阶导数:一阶导数:\( f'(x) = 3x^2 - 6x \);二阶导数:\( f''(x) = 6x - 6 \)。
3. 找临界点:(1)令 \( f''(x) = 0 \),即:\(6x - 6 = 0 \quad \Rightarrow \quad x = 1\)。(2)\( f''(x) \) 处处存在,无不可导点。
4. 划分区间并判断:临界点 \( x = 1 \) 将定义域分为 \( (-\infty, 1) \) 和 \( (1, +\infty) \)。取测试点:
(1)在 \( (-\infty, 1) \) 中取 \( x = 0 \),则 \( f''(0) = -6 < 0 \),故为凹区间;
(2)在 \( (1, +\infty) \) 中取 \( x = 2 \),则 \( f''(2) = 6 > 0 \),故为凸区间。
5. 结果:凹区间:\( (-\infty, 1) \);凸区间:\( (1, +\infty) \)。
八、含不可导点的示例:求 \( f(x) = x^{2/3} \) 的凹凸区间
1. 定义域:\( x \in (-\infty, +\infty) \)(注意 \( x = 0 \) 处导数是否存在)。
2. 计算二阶导数:一阶导数:\( f'(x) = \frac{2}{3}x^{-1/3} \);二阶导数:\( f''(x) = -\frac{2}{9}x^{-4/3} = -\frac{2}{9x^{4/3}} \)。
3. 找临界点:(1)令 \( f''(x) = 0 \):方程 \( -\frac{2}{9x^{4/3}} = 0 \) 无解;(2)不可导点:\( x = 0 \) 时,\( f''(x) \) 分母为零,不存在。
4. 划分区间并判断:区间分为 \( (-\infty, 0) \) 和 \( (0, +\infty) \)。取测试点:
(1)\( x = -1 \) 时,\( f''(-1) = -\frac{2}{9} < 0 \);
(2)\( x = 1 \) 时,\( f''(1) = -\frac{2}{9} < 0 \);
故两个区间内 \( f''(x) < 0 \),均为凹区间。
5. 结果:凹区间:\( (-\infty, 0) \) 和 \( (0, +\infty) \)(\( x = 0 \) 处连续,可合并为 \( (-\infty, +\infty) \))。
九、分段函数示例:求 \( f(x) = \begin{cases} x^2, & x \leq 0 \\ -x^2, & x > 0 \end{cases} \) 的凹凸区间
1. 定义域:\( (-\infty, +\infty) \)。
2. 计算二阶导数(分段求导):当 \( x < 0 \) 时,\( f''(x) = 2 > 0 \);当 \( x > 0 \) 时,\( f''(x) = -2 < 0 \);
在 \( x = 0 \) 处,需判断二阶导数是否存在:左二阶导数:\( \lim_{x \to 0^-} f''(x) = 2 \);右二阶导数:\( \lim_{x \to 0^+} f''(x) = -2 \),左右不等,故 \( f''(0) \) 不存在。
3. 临界点与区间划分:不可导点 \( x = 0 \),分为 \( (-\infty, 0) \) 和 \( (0, +\infty) \)。
4. 判断凹凸性:\( (-\infty, 0) \) 内 \( f''(x) > 0 \),为凸区间;\( (0, +\infty) \) 内 \( f''(x) < 0 \),为凹区间。
5. 结果:凸区间:\( (-\infty, 0] \)(含端点 \( x = 0 \),因函数在该点连续);凹区间:\( (0, +\infty) \)。
十、注意事项
1. 临界点的完整性
除了 \( f''(x) = 0 \) 的点,务必检查 \( f''(x) \) 不存在的点,否则可能遗漏区间分界点。
2. 区间端点处理
若函数在端点有定义且连续,凹凸区间可包含端点(如闭区间);若端点处二阶导数无定义或函数不连续,则用开区间。
3. 与拐点的联系
凹凸区间的分界点可能是拐点(函数凹凸性改变的点),但需满足该点两侧凹凸性相反且函数在该点连续。例如,第一个示例中 \( x = 1 \) 是拐点。
4. 高阶导数的情况
若函数二阶不可导,可通过一阶导数的单调性判断凹凸性(一阶导数递增为凸,递减为凹),但二阶导数法更直接高效。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地求解函数的凹凸区间,关键在于准确计算二阶导数、找到所有临界点,并通过测试点判断符号。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函数特性灵活处理,尤其注意分段函数、不可导点等特殊情形。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
- 高中数学 18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 高等数学:映射与函数的定义
- 高等数学:函数的有界性的判定方法
- 高等数学: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 高等数学:反函数:定义、性质、存在条件
- 高等数学:复合函数:定义域、值域、求导、单调性
- 高等数学:求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解析式
- 高等数学: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
- 高等数学:数列极限的定义、收敛数列的性质
-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极限性质
- 高等数学:无穷小 \(\lim_{x\to x_{0}}f(x)=0\) 与 无穷大 \(\lim_{x \to x_0}f(x)=\infty\)
- 高等数学:极限存在准则、极限运算法则
- 重要极限:\(\lim_{x \to 0}\frac{\sin x}{x}=1\) 与 \(\lim_{n\to\infty}(1 + \frac{1}{n})^{n}=e\)
- 高等数学:函数的连续性、间断点
- 高等数学: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的连续性
- 高等数学:初等函数、反函数、复合函数的连续性
- 高等数学:闭区间 [a, b] 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 高等数学:函数导数的定义、可导性与连续性
- 高等数学:求导法则、隐函数、对数、高阶、参数方程求导
- 高等数学:导数的应用:相关变化率
- 高等数学:函数的微分、运算法则、近似值应用
- 高等数学:罗尔定理、拉格朗日、柯西中值定理
- 高等数学:用洛必达法则求0/0型极限
- 高等数学:泰勒公式、麦克劳林公式
- 高等数学: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拐点、极值、最值
- 高等数学:函数的凹凸性、凹凸区间的求法
- 高等数学: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渐近线
- 高等数学:弧微分、曲率、曲率圆、渐屈线、渐伸线、摆线
- 高等数学:求方程的近似解:二分法、切线法、割线法
- 不定积分:不定积分的定义、几何意义、计算方法
- 不定积分:基本积分表、直接积分法
- 不定积分: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 高等数学:定积分的概念、性质
- 高等数学:微积分基本公式-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 高等数学:定积分的计算方法、换元法、分部积分法
- 高等数学:反常积分、无穷限、无界函数反常积分的审敛法、Γ函数
- 高等数学: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