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负其实 míng fù qí shí
名负其实的意思
出自汉·曹操《与王修书》,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符,是名副其实的反义词。
成语词典:名负其实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实话实说:用直捷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华:花。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符实。也说徒有其名。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 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后用“负荆请罪”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负隅顽抗:也作负嵎顽抗。依靠险要的地方顽固对抗:尽管敌人~,最终还是被我军全部歼灭。隅、嵎(yú):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
其貌不扬:指某人外貌不好看。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不扬:不好看。
忘恩负义:忘掉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隐约其辞: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那个机会、时机。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的批评。措辞~。
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确确实实:确切信实,的的确确。
严严实实:形容非常严密整齐。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相称,符合。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担子。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穀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释:放下。重负:重担。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 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临:到、来。
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负屈衔冤: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自食其力:依赖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
坐享其成: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爲戲忠臣。”
支吾其词: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以掩盖真实情况。
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冲:要冲,交通要道。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臭名昭著:臭名声人人知道。昭著:非常显明。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其乐融融:融融,形容和乐自得的心情。其乐融融,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其是:他自己以为对的。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秀而不实: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不分胜负: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一决胜负: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
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也作夸大其辞。
求真务实:追求真理,讲求实际。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也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
华而不实: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表面好看,但没有实际内容。《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华:同“花”,开花。
臭名远扬: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无名小卒:比喻没有名气的人。
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尊姓大名:姓名的尊称。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不厌其烦:厌:嫌。不嫌麻烦。
真凭实据:真实可靠的凭据。
名利双收: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有名无实:空有名义或名声而没有实际。
争名夺利:争夺名位和利益。
功成名遂: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汉书·东方朔传》:“元元之民,各得其所。”
实不相瞒:指实话告诉对方,不加以隐瞒。
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也说名不符实。
自食其果:比喻自己做了坏事,自己遭受到损害或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