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其是 gè xíng qí shì
1. 拼音:gè xíng qí shì。
2. 意思: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3. 出处:《庄子·徐无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4. 近义词:
各自为政: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与“各行其是”意思相近,都表示各自行动,缺乏协调。
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和“各行其是”类似,强调自主行动,不顾整体。
5. 反义词: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与“各行其是”相反,体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
步调一致:比喻行动和谐一致。和“各行其是”形成鲜明对比,强调行动的协同性。
6. 例句:
团队成员如果各行其是,项目很难成功。
大家要统一行动,不能各行其是。
在这个紧急任务中,不允许任何人各行其是。
他们各行其是,导致整个计划混乱不堪。
如果部门之间各行其是,公司的运营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而不是各行其是。
队员们各行其是,缺乏配合,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各个小组各行其是,这次活动效果很差。
大家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目标,工作效率低下。
在合作中,各行其是是一种破坏团队精神的行为。
成语词典:各行其是
头头是道: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六:“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后用以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其貌不扬:指某人外貌不好看。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不扬:不好看。
隐约其辞: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一意孤行:《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那个机会、时机。
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的批评。措辞~。
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祸:灾难。
横行无忌: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倒行逆施:《史记 伍 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伍子胥为父报仇,领吴兵攻打楚国,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 备他,子胥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指做事违背常理。
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相称,符合。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是非曲直:正确和错误,对和不对。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礼记·中庸》:“道并行而不相悖。” 悖(bèi):违反。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临:到、来。
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自食其力:依赖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
坐享其成: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支吾其词: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以掩盖真实情况。
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冲:要冲,交通要道。
各自为政:《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公元前607年,宋国和郑国打仗,宋国主帅华元在作战之前杀羊犒赏部下,但没有赏给他的御者。这个御者怀恨在心,等到作战的时候,他为华元驾车,说:那时赏羊是你为政,今天赶车就是我为政了。说着就把车赶进了郑国的阵地,使华元成为郑国的俘虏。后来就用各自为政表示各人按照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从全局出发,也不与别人协作。
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其乐融融:融融,形容和乐自得的心情。其乐融融,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其是:他自己以为对的。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论功行赏: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也说独断独行。
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也作夸大其辞。
行尸走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唯命是从:唯命是听。也作惟命是从。
明辨是非:把是非分清楚。
各有千秋:原意是都有流传下去的价值。后引申为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流传久远。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不厌其烦:厌:嫌。不嫌麻烦。
天各一方:指彼此相隔遥远,难于相见。
各就各位:各自到各自的位置或岗位上。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谁是谁非:犹言谁对谁错。
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汉书·东方朔传》:“元元之民,各得其所。”
大是大非:指原则性的是非问题。
自食其果:比喻自己做了坏事,自己遭受到损害或惩罚。
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晋葛洪《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 似:像。
衣食住行:穿衣、吃饭、居住、行路,指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各执一词: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相持不下。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投其所好: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
各有所长: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指人的技能或事物的特性各有其优势。
是是非非: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果不其然:果然(强调不出所料):我早说要下雨,~,下了吧!也说果不然。
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天马:汉武帝时从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意思是神马。见《史记·大宛列传》。行空:形容骏马奔驰,如腾空飞行。
两全其美: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