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 lì xíng jié yuē
1. 拼音:lì xíng jié yuē。
2. 意思:严格地实行节约。
3. 出处:无明确单一出处,是在长期语言发展中形成的常用语,表达倡导节约之意。
4. 近义词及意思:
勤俭节约: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强调在劳作与生活中都保持节约的习惯。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形容节俭。
5. 反义词及意思:
铺张浪费:讲究排场,过多地浪费人力物力。
穷奢极侈:极端奢侈,尽情享受,挥霍浪费。
6. 例句:
全社会都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
在公司面临困难时期,更要厉行节约,降低成本。
学校开展厉行节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政府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给社会树立好榜样。
家庭生活中也应该厉行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这家企业通过厉行节约,成功度过了经济危机。
我们要把厉行节约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建设项目中,厉行节约并不意味着降低质量。
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传承下去。
酒店倡导厉行节约,推出了小份菜品的服务。
成语词典:厉行节约
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声色俱厉:指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俱:都。厉:严厉。
约法三章: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盘根错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隐约其辞: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一意孤行:《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祸:灾难。
横行无忌: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倒行逆施:《史记 伍 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伍子胥为父报仇,领吴兵攻打楚国,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 备他,子胥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指做事违背常理。
变本加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现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含贬义)。厉:猛烈。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礼记·中庸》:“道并行而不相悖。” 悖(bèi):违反。
再接再厉:唐韩愈和孟郊《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后用以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接:交战。厉:同“砺”,磨快。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高风亮节:也说高风峻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不拘小节: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疾言厉色:也说疾言遽色。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铺张扬厉: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迹。” 后多用以形容过分铺张,讲究排场。铺张:铺叙渲染。扬厉:宣扬扩大。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严厉,内心怯懦软弱。《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厉:凶猛。荏(rěn):软弱。
厉兵秣马:见〖秣马厉兵〗。
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其是:他自己以为对的。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论功行赏: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支出。《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也说独断独行。
行尸走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晚节不保: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衣食住行:穿衣、吃饭、居住、行路,指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天马:汉武帝时从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意思是神马。见《史记·大宛列传》。行空:形容骏马奔驰,如腾空飞行。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欺行霸市:欺负同行,称霸市场,形容蛮横经商。
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
正言厉色:正:严正;言:言辞;厉:严厉;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仗势作恶。《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节哀顺变:节制哀痛,顺应变故。对父母或其他亲人去世的人的慰唁之辞。《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
日行千里: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量力而行: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知易行难: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按行自抑: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坐贾行商:贾gǔ:商人。坐着的商人和行走的商人。在古代,商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就是开一个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这叫做";行商坐贾";。现泛指经商的买卖人。
尽诚竭节: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完名全节:指名节得以保全。
謇谔之节:謇谔:忠诚直言;节:节操。忠诚直言的节操。
行坐不安:心绪焦躁不安的样子。
五行八作:泛指各种行业(作:作坊)。
行合趋同:行为志趣相同。
东撙西节:指从各方面节省。
行或使之:行:所作所为;使:命令,指使。所作所为好像有人指使似的。比喻做事自觉主动。
青衣行酒:指 晋怀帝 被俘受辱事。
与时偕行:变通趋时。
选士厉兵:厉:磨;兵:武器。挑选士兵,磨利武器。
乘云行泥:比喻地位高下悬殊。
行财买免: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言行不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绝德至行: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膝行蒲伏:伏地爬行。
令行如流:指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冥行盲索: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
雁行鱼贯:形容许多人排成行列有秩序地行进或做某种动作。
蛾度虵行:像蚂蚁和蛇那样爬行。形容山路险陡。清 钱谦益《从文殊院过喝石庵到一线天下百步云梯径莲华峰憩天海》诗:“蓮華溝 畔少人跡,蛾度虵行限削壁。”
行比伯夷:形容品德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