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枝末节 xì zhī mò jié
1. 拼音:xì zhī mò jié
2. 意思:末节:小事情,小节。细小的树枝,微末的环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3. 出处:《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4. 近义词及意思:
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和细枝末节都表示对事物重要性的轻视,强调不重要)
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与细枝末节类似,都指那些小的、不太重要的事)
5. 反义词及意思:
非同小可(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与细枝末节相反,突出事情的重大意义)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体现出重要性,和细枝末节形成对比)
6. 例句:
在处理重要问题时,不要被细枝末节所困扰。
他总是关注细枝末节,结果忽略了主要目标。
我们要把握大方向,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浪费太多时间。
做决策时,不能因细枝末节而犹豫不决。
对于这个项目,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可以稍后再处理。
有些人过于挑剔细枝末节,很难与人合作。
在谈判中,不要被对方提出的细枝末节所迷惑。
他善于从复杂的情况中剔除细枝末节,抓住关键。
整理资料时,可以先忽略细枝末节,把重要内容整理出来。
这项工作时间紧迫,我们要跳过细枝末节,先完成核心部分。
成语词典:细枝末节
和风细雨:和煦的风,细细的雨。比喻在批评中摆事实,讲道理,方式缓和,不粗暴。
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
盘根错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穷途末路:路的尽头。比喻无路可走的地步。
舍本逐末: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也说添油加醋。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牛毛细雨:指细而密的小雨。
枝叶扶疏: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高风亮节:也说高风峻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不拘小节: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粗枝大叶:比喻不认真,不细致,马虎大意。
细水长流:比喻一点一滴坚持不间断地做一件工作。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支出。《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细碎零星:形容事物细小、零碎,不完整且分散。通常用于描述物体的形态或信息、记忆等内容的状态。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语气温和。
事无巨细: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轻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细小,态度温和。
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细雨和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也指平和舒缓的气氛。
晚节不保: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金枝玉叶:旧指皇族,也指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
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对文艺作品等反复加工,精益求精。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
攀高枝儿: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胆大心细: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心细如发: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亦作“心细于发”。
枝叶凋零:树枝和树叶枯萎掉落,形容草木枯萎衰败的样子,也可用来比喻事物走向衰落或人变得憔悴、萎靡不振。
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精雕细刻:用刀在器物上精心细致地雕刻。比喻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时十分认真、非常细致地加工刻画。也比喻做事认真细致。
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来了。”
本固枝荣:树木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节哀顺变:节制哀痛,顺应变故。对父母或其他亲人去世的人的慰唁之辞。《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
强弩之末:《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gǎo)。” 意思是说,即使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也会减弱,连鲁地产的薄绸子也穿不透。比喻势力已经衰弱,起不了任何作用了。
细皮嫩肉:(~儿)形容人的皮肤细嫩:这姑娘长得~的。
斜风细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残枝败柳: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也指残败的柳枝。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尽诚竭节: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完名全节:指名节得以保全。
謇谔之节:謇谔:忠诚直言;节:节操。忠诚直言的节操。
蝇头细书:指像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
东撙西节:指从各方面节省。
重本抑末: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诠才末学: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枝干相持:比喻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
细大不逾:逾:超过。大小方面都不超过。
原本穷末: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精细入微:考虑问题十分仔细,注意到很小的细节。
上下有节: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
忠孝节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鹪鹩一枝:鹪鹩:小鸟名,以麻发为窝,系于树枝。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一个安身之处或一个工作位置。
枝别条异:比喻头绪纷乱。
砥砺风节:磨炼品格、节操。
大含细入: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连枝并头: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不蔓不枝: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原意是说莲茎不蔓延,也不分枝。后来多用以称赞文章简洁,不拖泥带水。
末尾三稍:本指头发、手指、足趾三端。引申谓归宿;着落。
晚生末学:书生的自谦。
和声细语:指平和而细小的声音。
难至节见:指只有大难当头时,才能显出人的节操,常比喻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
遒文壮节:指文辞刚劲有力,节奏雄壮。
土壤细流: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弱干强枝:比喻君弱臣强,国家必然危亡。
一支半节:指一小部分。
落花时节:指暮春季节。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 江 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宋 辛弃疾《上西平·送杜叔高》词:“江 南好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清 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射猎》词:“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曾逢拾翠,忽憶吹簫。”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枝叶旁牒:指宗族旁支的谱牒。
窃窃细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涓涓细流:形容液体,涓涓:缓缓流动,涓涓细流:细水缓缓流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