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 běn mò dào zhì
1. 拼音:běn mò dào zhì
2. 意思: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3. 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
4. 近义词及意思:
舍本逐末(舍:舍弃;本:根本;逐:追求;末:枝节。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和本末倒置都有主次颠倒的意思)
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与本末倒置意思相近,强调对事物重要性的错误判断)
5. 反义词及意思:
本末相顺(本:根本;末:梢;顺:指合于自然情势。由根到梢,次序不乱。比喻事物的发展合乎规律,与本末倒置相反,是一种正确的顺序)
提纲挈领(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体现出正确的主次安排,和本末倒置形成对比)
6. 例句:
他在学习上本末倒置,把大量时间花在玩游戏上,却忽略了功课。
公司不能本末倒置,应该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只注重包装。
在教育孩子时,不能本末倒置,品德教育要比成绩更重要。
有些餐厅本末倒置,过度追求装修的豪华,却忽视了菜品的味道。
我们做计划要避免本末倒置,先确定主要目标,再考虑细节。
他在装修房子时本末倒置,把大部分预算花在了装饰品上,而基础装修却很简陋。
一些企业本末倒置,过于关注短期利润,而忽略了品牌建设的长期利益。
管理团队时,不能本末倒置,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同等重要。
在阅读一本书时,不要本末倒置,要先理解主题,再关注细节。
城市建设不能本末倒置,应该先解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再考虑景观建设。
成语词典:本末倒置
神魂颠倒: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不必怀疑。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明归有光《与王子敬书》之一:“区区得失,久已置之度外。” 度:考虑。
穷途末路:路的尽头。比喻无路可走的地步。
舍本逐末: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也说翻箱倒箧(qiè)。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倒行逆施:《史记 伍 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伍子胥为父报仇,领吴兵攻打楚国,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 备他,子胥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指做事违背常理。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变本加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现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含贬义)。厉:猛烈。
置若罔闻: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若:像。罔:没有。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
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喙(huì):嘴。
投机倒把:指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
难以置信:难于使人相信。
照本宣科:照着本子读。形容只是死板地照着念,毫无创造发挥。宣科:道士诵经。
倒打一耙:比喻不仅拒绝对方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颠三倒四:(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次序。
推心置腹:推出自己的赤心,放置在别人的腹中。表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比喻真诚待人。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置之脑后: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倒背如流:倒着背诵像流水那样顺畅,形容诗文等读得很熟。
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很小,利润很大。
东倒西歪: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说倒海翻江。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本固枝荣:树木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原原本本:也作源源本本。
小本经营:本钱小、利润少的买卖。
强弩之末:《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gǎo)。” 意思是说,即使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也会减弱,连鲁地产的薄绸子也穿不透。比喻势力已经衰弱,起不了任何作用了。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颠倒是非:把对的说成不对,不对的说成对。
穷困潦倒: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无可置疑:也说毋庸置疑。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表示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
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回寒倒冷:形容反反复复,变化不定。
颠倒错乱:颠倒:本末倒置;错乱:错杂混乱。把本来的顺序完全搞乱,完全失去正常状态。
重本抑末: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诠才末学: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倒绷孩儿:绷: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醉山颓倒:形容醉态。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骑驴倒堕:形容太平之世。
颠来倒去:翻过来,倒过去。形容反反复复。
倒泻箩蟹:形容混乱杂乱无法控制的场面,或者是形容手忙脚乱的情形。
银河倒泻: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一尘不倒: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原本穷末: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本来面目:事物原来的样子。
解民倒悬:《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用“解民倒悬”比喻把人民从困苦危难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置而不问:放在一旁不再过问。后用来指对事情不加过问。
言颠语倒:说话颠三倒四。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反本溯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姑置勿问:权且放过,不去追究责问。指对有过错的人暂时给予宽容。
反攻倒算: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主要表现是:翻他们反革命罪恶的案,向人民群众夺 取胜利果实,打击、陷害以至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等。
倒街卧巷:指露宿街头。
应弦而倒: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
倒悬之急: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末尾三稍:本指头发、手指、足趾三端。引申谓归宿;着落。
晚生末学:书生的自谦。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如解倒悬: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倾肠倒腹:倾:倒出。将埋藏在心底里的话全部讲出来。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不置褒贬: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玉山倾倒:伟男佳姿。
倒啃甘蔗:是从甘蔗的末尾啃起。
倒屣而迎: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水源木本:水的源头,树的根本。
高自标置:标置:放在某种位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倒冠落佩: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