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本宣科 zhào běn xuān kē
1. 拼音:zhào běn xuān kē。
2. 意思: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3. 出处: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4. 近义词及意思
生搬硬套: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与“照本宣科”意思相近,都表示死板地做事,不过“生搬硬套”更侧重于套用方法,“照本宣科”侧重于宣读内容。
按图索骥: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和“照本宣科”类似,都有按既定模式行事的意思,但“按图索骥”还有按线索寻找的含义。
5. 反义词及意思
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与“照本宣科”完全相反,一个是灵活应对,一个是死板宣读。
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体现出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和“照本宣科”所表达的死板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6. 例句
这位老师上课总是照本宣科,同学们都觉得很枯燥。
他演讲时只是照本宣科,完全没有感染力。
如果导游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景点,游客很难有深刻的印象。
有的领导在会议上照本宣科地念文件,不结合实际情况。
培训师照本宣科的培训方式,让学员们收获甚少。
讲解员不能照本宣科,要加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吸引观众。
他做报告时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有些演员在表演时只是照本宣科地背台词,缺乏情感投入。
牧师如果照本宣科地读经文,可能无法打动信徒的心。
她主持节目时只是照本宣科,现场气氛很沉闷。
成语词典:照本宣科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肝胆相照:比喻彼此之间真诚相见。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都明白,不用明说。
秘而不宣:保守秘密,不公之于众。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变本加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现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含贬义)。厉:猛烈。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回光返照: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短时发亮。常用以指人临死前精神的暂时兴奋或事物灭亡前呈现的暂时虚假的好转现象。《景德传灯录》卷三○:“石头和尚《草庵歌》,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
照本宣科:照着本子读。形容只是死板地照着念,毫无创造发挥。宣科:道士诵经。
科头跣足:不戴帽子,不穿鞋袜,形容生活贫困或行为散漫不受拘束。
插科打诨:指戏曲演出中穿插一些滑稽的动作和谈话,引人发笑。科:戏曲演员的动作表情。诨(hùn):开玩笑的话。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作奸:做坏事。科:科条,法令。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很小,利润很大。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吉星高照: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比喻好运降临。
本固枝荣:树木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原原本本:也作源源本本。
福星高照:形容人很幸运,有福气。
小本经营:本钱小、利润少的买卖。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重本抑末: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光彩照人: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
宣之使言:宣:放,开导。引导人民,使他们敢于发表意见。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两道三科: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原本穷末: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心照神交: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本来面目:事物原来的样子。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反本溯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水源木本:水的源头,树的根本。
溯本求源:追寻根本,探求起源。
科头箕裾: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
文星高照:比喻文运亨通。
德本财末: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本本源源:原原本本。
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金科玉律:不可改变的规章条文。科、律:法律条文。
本末终始:本末:树根和树梢;终始:事情的结局和开头。指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
照单全收:指按照礼单的数目全部接受。
积基树本: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本本分分:守本分,不越轨。
烛照数计: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立此存照:立下这个(契约、字据),保存起来以备查考核对(旧时契约等文书中的习惯用语)。
孤鸾照镜:比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脐脂自照:燃起肚脐的脂肪,为自己照明。比喻坏人最终没有好下场,自作自受。
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山鸡照影:比喻顾影自怜。
不惜工本:惜:吝惜。指舍得出本钱。
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犀燃烛照:犹犀照牛渚。
各安本业:本业:本职工作。
本末相顺:由根到梢,次序不乱。比喻事物的发展合乎规律。
清原正本: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本小利微: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科头裸身:谓光头露体。明 王世懋《二酉委谭》:“余性不耐冠帶,暑月尤甚……婦爲具湯沐,便科頭裸身赴之。”
掂梢折本:垫钱亏本。梢,钱的市语。
插科使砌:砌,拼凑;捏造。指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大肆宣传:极力宣传使大家知道。
五色相宣:各种相互映衬。形容诗歌辞藻华丽。
返观内照: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信以为本: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不宣而战:不经宣战就向对方开战。
端本清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科第出身:同“科甲出身”。《红楼梦》第二回:“到了 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係世禄之家,却是書香之族。”
照天蜡烛:宋 时民间对严明廉正的官吏的美称。
推宗明本:指推求、阐明宗旨。
五子登科: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一本十利:喻下的力量极小,得益却极大。
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