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本财末 dé běn cái mò
德本财末的意思
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1. 【解释】: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2. 【出自】: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成语词典:德本财末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穷途末路:路的尽头。比喻无路可走的地步。
舍本逐末: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财大气粗:形容人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
歌功颂德:用语言、诗歌或文字来颂扬功劳和德行(现多含贬义)。
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又 有很高的声望。
变本加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现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含贬义)。厉:猛烈。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
照本宣科:照着本子读。形容只是死板地照着念,毫无创造发挥。宣科:道士诵经。
仗义疏财:为了正义或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疏:分散。
感恩戴德:感激别人的恩德(现多含讽刺意)。
人财两空: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
离心离德:不一条心,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尚书·泰誓中》:“受(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与“同心同德”相对。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不义之财: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爱财如命:形容非常吝啬或贪财。
功德无量:称颂人功劳卓著,对人恩德极大。《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无)量矣。”
和气生财: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很小,利润很大。
生财有道:很有发财的办法(多含贬义)。
以怨报德:用怨恨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惠。
德才兼备:也说才德兼备。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三从四德: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以德服人: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谋财害命: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
财运亨通:亨:通达,顺利。发财的运道好,赚钱很顺利。
本固枝荣:树木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升官发财:指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原原本本:也作源源本本。
小本经营:本钱小、利润少的买卖。
强弩之末:《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gǎo)。” 意思是说,即使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也会减弱,连鲁地产的薄绸子也穿不透。比喻势力已经衰弱,起不了任何作用了。
贪财好色:贪图私利,喜好女色。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功德圆满: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招财进宝:招引进财气、财宝。
廉可寄财:能够以钱财相托。指十分廉洁的人。
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酒色财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
轻财敬士: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无德而称:无何恩德可以称道。
重本抑末: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诠才末学: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怀才抱德:既有才学,又有德行。
鬻文获财:鬻:卖。指以写文章来换取财物。
行财买免: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绝德至行: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倚财仗势:倚、仗:凭借。倚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势力。
进德修业: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重财轻义:指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贵德贱兵:贵德:重视德行;贱兵:轻视武力。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原本穷末: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本来面目:事物原来的样子。
潜德隐行: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抱德炀和: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指行仁政,搞团结。出处:《庄子·徐无鬼》:“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埋头财主:旧指不出名的富翁。
省用足财:减省费用,积聚财富。
贪财无义:贪求财物没有限度。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反本溯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较德焯勤:显著的德行和功劳。
疏财尚气:同“疏財重義”。亦作“疎財尚氣”。宋 沈俶《谐史·戴献可仆》:“四明 戴獻可 者,疎財尚氣,喜從賢士大夫遊處,而家世雄於財,凡客至必延款,士聞風而歸者,皆若平生歡也。”
弃恶从德: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末尾三稍:本指头发、手指、足趾三端。引申谓归宿;着落。
晚生末学:书生的自谦。
年高德劭:年纪大,品德好。原作年高德卲。汉扬雄《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年弥高而德弥卲者是孔子之徒与。” 劭(shào)。
财不露白:露:显露;白:银子的代称。旧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现指随身携带的钱财不在人前显露。
临财苟得:面对钱财随便求取,见利忘义。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