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本分分 běn běn fèn fēn
本本分分的意思
守本分,不越轨。
守本分,不越轨
本本分分的近义词
安安分分
本本分分的反义词
放浪形骸
成语词典:本本分分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的批评。措辞~。
分门别类: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或整理。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删繁就简,分门别类,几阅寒暑,始得成帙。”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变本加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现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含贬义)。厉:猛烈。
分道扬镳:也说分路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扬镳:驱马前进。镳(biāo):马嚼子。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
安分守己:指规矩、本分,不做违规、违纪、违法之事。分(fèn):本分。
分毫无爽:比喻没有丝毫差错。同“分毫不爽”。
照本宣科:照着本子读。形容只是死板地照着念,毫无创造发挥。宣科:道士诵经。
坐地分赃: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也指(匪首、窝主)坐等分取同伙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财物。
爱憎分明:指爱什么、恨什么的态度和立场非常鲜明。
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庄子·渔 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抗:对等。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不分胜负: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恩怨分明: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不分彼此: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抓紧时间。
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很小,利润很大。
不由分说: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非分之想: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不分伯仲:分不出第一第二。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一分为二: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本固枝荣:树木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原原本本:也作源源本本。
小本经营:本钱小、利润少的买卖。
分内之事: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是非分明: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多指应得的报酬或应收的费用):我要是治不好你的病,~。
分工合作: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分外妖娆: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分身无术:分身:分出精力照顾其他方面。没有一身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法术。
五马分尸:车裂的俗称。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不团结。《战国策·魏策一》:“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分斤较两:比喻为人小气,过分计较。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铢分毫析:指细微地分析。
陆贾分金:《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孝惠帝 时,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陆生 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出所使 越 得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后因以“陆贾分金”谓休官后平分家产与子孙以为生计。
重本抑末: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分而治之:分别治理。
泾渭自分: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同“泾渭分明”。
分寸之功: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分进合击: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难解难分: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难以分出胜负。形容双方关系亲密,分不开。
瓜分鼎峙: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安安分分:做事不敢越轨,为人规矩老实。
分情破爱:指对原所爱之人不忠,移情于新欢。
分毫析厘: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
下回分解: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原本穷末: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主次不分:主要和次要不分。
本来面目:事物原来的样子。
分外之物: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备多力分: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分文不受: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制钱的最小单位。一个钱也不接受。比喻不计报酬。
分家析产:指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同“分烟析产”。
反本溯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扬镳分路: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分别部居:分别:分辨,区分;部居:按部归类。分类排列。
分风劈流: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不分胜败:指双方势均力敌,分不出高低。
分丝析缕:比喻明察入微。
分我杯羹: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谛分审布:仔细察看分布状况。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铜雀分香:三国 魏 曹操 临终遗令云:“吾婕妤妓人,皆著 铜雀臺 ……汝等时时登 铜雀臺,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餘香可分与诸夫人。”文见 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后用为人临死前对妻妾的恋念之典。
脉络分明:比喻有条有理或做事有条不紊。
分宵达曙:犹通宵达旦。
分身减口:指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同“分房减口”。
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