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 zhēng fēn duó miǎo
1. 拼音:zhēng fēn duó miǎo
2. 意思: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3. 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4. 近义词:
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和争分夺秒意思相近,都强调对时间的珍惜。
见缝插针: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也体现出充分利用时间,不浪费的意思。
5. 反义词:
虚度光阴:白白地度过时间,没有好好利用。与争分夺秒珍惜时间的态度相反。
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都不干,没有积极利用时间。
6. 例句:
考试临近,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
医生们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希望能挽回更多生命。
消防员争分夺秒地冲向火灾现场,与大火展开搏斗。
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地训练,只为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科学家们争分夺秒地进行实验,力求早日攻克难题。
工程队争分夺秒地施工,确保项目能按时完成。
在抗洪救灾中,解放军战士争分夺秒地加固堤坝。
他争分夺秒地赶写论文,因为截稿日期快到了。
为了完成订单,工人们争分夺秒地在生产线上忙碌。
考生们争分夺秒地填写答题卡,争取在考试结束前完成答题。
成语词典:争分夺秒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的批评。措辞~。
分门别类: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或整理。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删繁就简,分门别类,几阅寒暑,始得成帙。”
争奇斗艳: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百花盛开,~。各式时装~。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元赵孟《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
光彩夺目:形容光泽颜色耀眼好看。
夺眶而出: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分道扬镳:也说分路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扬镳:驱马前进。镳(biāo):马嚼子。
喧宾夺主: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还要大,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安分守己:指规矩、本分,不做违规、违纪、违法之事。分(fèn):本分。
分毫无爽:比喻没有丝毫差错。同“分毫不爽”。
百家争鸣:指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的现象。当时学术派别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家。他们著书立说,游说争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当时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
坐地分赃: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也指(匪首、窝主)坐等分取同伙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财物。
爱憎分明:指爱什么、恨什么的态度和立场非常鲜明。
生杀予夺:指有权势的人所掌握的能任意处置别人生命财产的权力。生杀:让人活或把人杀死。予夺:给予或剥夺财物等。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庄子·渔 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抗:对等。
不分胜负: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恩怨分明: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争强好胜: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争权夺利:争夺权柄和利益。
不分彼此: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龙争虎斗:形容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十分激烈。
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抓紧时间。
不由分说: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寸土必争: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巧取豪夺: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财物、权利)。
争名夺利:争夺名位和利益。
非分之想: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不分伯仲:分不出第一第二。
争风吃醋:指因追求同一异性而互相忌妒争斗。
一分为二: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夺人所好: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明争暗斗: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
分内之事: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是非分明: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多指应得的报酬或应收的费用):我要是治不好你的病,~。
分工合作: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分外妖娆: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分身无术:分身:分出精力照顾其他方面。没有一身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法术。
五马分尸:车裂的俗称。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不团结。《战国策·魏策一》:“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分斤较两:比喻为人小气,过分计较。
扑击遏夺:扑击:打击。指拦路打劫。
铢分毫析:指细微地分析。
陆贾分金:《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孝惠帝 时,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陆生 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出所使 越 得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后因以“陆贾分金”谓休官后平分家产与子孙以为生计。
光耀夺目:形容颜色鲜艳耀眼。
与世靡争:和世上的人没有争执。形容脱俗拔尘的达观态度。
分而治之:分别治理。
泾渭自分: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同“泾渭分明”。
分寸之功: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
滕薛争长:《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 来朝,争长。”后以“滕薛争长”为典,谓竞相生长。宋 杨万里《看笋》诗:“笋如 滕 薛 争长,竹似 齐 夷 独清。”
分进合击: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难解难分: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难以分出胜负。形容双方关系亲密,分不开。
斗艳争芳:竞相比赛艳丽、散发芳香。常用来形容花朵盛开或女子争奇斗艳的情景。
瓜分鼎峙: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安安分分:做事不敢越轨,为人规矩老实。
石赤不夺: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知而不争:争:通诤,劝阻。词语意思:明知这样做不智不仁却不去劝阻。形容不坚持原则。
争乱不休:互不相让。
分情破爱:指对原所爱之人不忠,移情于新欢。
分毫析厘: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
争斤论两: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
下回分解: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主次不分:主要和次要不分。
争长争短:多指在不大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计较。
搜神夺巧:多指园林景致非常精妙。
谏争如流: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分外之物: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备多力分: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你夺我争:指相互争夺。亦作“你争我斗”、“你争我夺”。
分文不受: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制钱的最小单位。一个钱也不接受。比喻不计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