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分明 ēn yuàn fēn míng
1. 拼音:ēn yuàn fēn míng
2. 意思: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3.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4. 近义词及意思:
爱憎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与“恩怨分明”类似,都表示对不同性质的人或事有明确清晰的态度,但“爱憎分明”更侧重于情感方面的喜爱和厌恶,“恩怨分明”侧重于对恩仇的处理。
5. 反义词及意思:
是非不分: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和“恩怨分明”相反,体现出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不能区分不同性质的情况。
黑白混淆: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与“恩怨分明”形成鲜明对比,表示完全混淆了正确与错误、好与坏的界限。
6. 例句:
他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别人对他的好他都记着。
这位大侠恩怨分明,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恩怨分明的性格让他在江湖中赢得了不少尊重。
我们应该做恩怨分明的人,不能恩将仇报。
她恩怨分明,对待帮助过自己的朋友总是尽心尽力。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恩怨分明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他恩怨分明,不会因为一点小恩小惠就改变自己的原则。
那个将军恩怨分明,对于曾经救过他的士兵格外照顾。
只有恩怨分明,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
他在商业竞争中恩怨分明,不会使用不正当手段报复对手。
成语词典:恩怨分明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窗明几净:窗户明亮,桌子干净。形容屋里明亮整洁。几(jī)。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恩断义绝:感情破裂,情义断绝。多指夫妻离异。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或违法的,却故意去做。
恩将仇报:以坏的行为加 害对自己曾经有恩的人。
怨天尤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别人。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天:这里指命运。
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忘恩负义:忘掉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与黑暗势力断绝关系,走上光明的道路。
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
若明若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的批评。措辞~。
分门别类: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或整理。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删繁就简,分门别类,几阅寒暑,始得成帙。”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明察秋毫:《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察:看出。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深明大义:指识大体,顾大局。
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白。
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分道扬镳:也说分路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史·魏宗室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扬镳:驱马前进。镳(biāo):马嚼子。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明心见性: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安分守己:指规矩、本分,不做违规、违纪、违法之事。分(fèn):本分。
分毫无爽:比喻没有丝毫差错。同“分毫不爽”。
明珠暗投:把闪闪发光的珍珠投到黑暗的地方。《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而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后用“明珠暗投”比喻贵重的东西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也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或好人误入了歧途。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现指怕有损自己,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坐地分赃: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也指(匪首、窝主)坐等分取同伙用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财物。
开宗明义:原为《孝经》第一章名。后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要的意思。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义。
爱憎分明:指爱什么、恨什么的态度和立场非常鲜明。
柳暗花明: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多用“柳暗花明”形容树木成荫、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明枪暗箭:比喻公开的与隐蔽的各种攻击。
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庄子·渔 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抗:对等。
感恩戴德:感激别人的恩德(现多含讽刺意)。
掌上明珠:拿在手掌里的珠子。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原比喻极钟爱的人。后多用来专指父母特别疼爱的女儿。
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正大光明:行为正派,襟怀坦白。
不分胜负: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恩怨分明: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不分彼此: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了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载(zài):充满。
明辨是非:把是非分清楚。
先见之明:指对事物有预见性;事先能料及事后的结果。《后汉书·杨彪传》:“愧无(金)日(mì)?(dī)先见之明。”
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抓紧时间。
明目张胆:指无所畏忌。《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现多用来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天怒人怨:形容为害作恶十分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不由分说: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明升暗降:指表面上升官,而实际上被削去权力。
以怨报德:用怨恨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惠。
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
下落不明: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春光明媚: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明白了当: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非分之想: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知恩报恩: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奉若神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敬之如神明。” 指盲目崇拜对方,像迷信的人敬奉神一样。神明:泛指神。
恩同再造:恩德极大如同 使人再生。《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再造:再生。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形容一个人做事、为人没有私心,公正无私。
明媒正娶:旧时指有媒人说合,按传统结婚仪式迎娶的婚姻。
来历不明:来历:由来。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自怨自艾:《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原意是自己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后只指自我悔恨。艾(yì):治理,改正。
不分伯仲:分不出第一第二。
心明眼亮: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洞察事物,明辨是非。
简单明了:简明扼要,一看就明白。形容事物或表述简洁清晰,没有复杂的内容或结构,让人容易理解。
小恩小惠:为了笼络人而给人的一点好处(含贬义)。
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一分为二: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聪明睿智:指聪颖明智。
聪明才智: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著的才能。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明争暗斗: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
分内之事: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赏罚严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
赏罚不明: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痴男怨女: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