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秀 shān míng shuǐ xiù
1. 拼音:shān míng shuǐ xiù。
2. 意思: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3.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4. 近义词及意思
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山水秀丽,强调山水的清澈秀丽。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侧重于有生机的氛围。
青山绿水:青色的山,嫩绿的水,指美丽的山水景色,更突出色彩。
5. 反义词及意思
穷山恶水:形容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穷山指荒山,恶水指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
荒山野岭:指荒凉没有人烟的山岭,多表示偏僻荒凉。
6. 例句
这个小镇山明水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家乡那山明水秀的景色,一直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山明水秀的江南水乡,有着独特的韵味。
此地山明水秀,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公园里山明水秀,人们在这里悠闲地散步。
画家喜欢描绘山明水秀的画面,展现大自然之美。
那片山明水秀之地,仿佛世外桃源般宁静。
山明水秀的环境有利于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从山顶望去,山明水秀的全景尽收眼底。
沿着溪流前行,一路山明水秀,美不胜收。
成语词典:山明水秀
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落花流水:形容暮春衰败的景色。比喻被打得大败。
水深火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
东山再起: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
窗明几净:窗户明亮,桌子干净。形容屋里明亮整洁。几(jī)。
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羊群~,到处都是。
寿比南山: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用作对老年人的祝颂(多与“福如东海”连用;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背水一战: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而作最后一次努力。
三山五岳: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或违法的,却故意去做。
眉清目秀:形容容貌俊秀。
杯水车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薪:柴草。
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与黑暗势力断绝关系,走上光明的道路。
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做事十分周密,没有漏洞:她能言善辩,说出的话~。
崇山峻岭:高大陡峻的山岭。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翻山越岭:翻:翻过;越:过;岭:山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若明若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体育场上,观众~。
重于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常用以形容死得有意义,也用于形容情义深重。参见〔泰山〕
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明察秋毫:《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察:看出。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深明大义:指识大体,顾大局。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山肴野蔌: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白。
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牛山濯濯:濯濯:光秃,无草木的样子。牛山上光秃秃的。形容寸草不生的荒山。
明心见性: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流觞曲水:把酒杯放在弯曲的水道中,任其漂流,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萍水相逢:比喻本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萍:浮萍,生于水面,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明珠暗投:把闪闪发光的珍珠投到黑暗的地方。《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而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后用“明珠暗投”比喻贵重的东西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也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或好人误入了歧途。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现指怕有损自己,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
不郎不秀: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元明时代官僚、贵族的子弟称“秀”,平民的子弟称“郎”)。
开宗明义:原为《孝经》第一章名。后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要的意思。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义。
爱憎分明:指爱什么、恨什么的态度和立场非常鲜明。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柳暗花明: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多用“柳暗花明”形容树木成荫、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
细水长流:比喻一点一滴坚持不间断地做一件工作。
覆水难收:泼在地上的水 再也不能收回了。相传汉时朱买臣,原来家境贫穷,其妻要求离异。后买臣做了大官,其妻又要求复婚。买臣取一盆水泼在地上,让她再收回来,表示夫妻关系已无可挽回。后用来比喻某事已成定局,无可 挽回。
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明枪暗箭:比喻公开的与隐蔽的各种攻击。
大家闺秀: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
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掌上明珠:拿在手掌里的珠子。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原比喻极钟爱的人。后多用来专指父母特别疼爱的女儿。
游山玩水:游览玩赏自然风景。也说游山逛水。
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荒山野岭:指荒凉没有人烟的山岭。
童山濯濯:童山:没有树木的山;濯濯:光秃的样子。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正大光明:行为正派,襟怀坦白。
秀而不实: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恩怨分明: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也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穷:尽。
大失水准:指表现远远低于平时或正常的水平,在能力、发挥等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误或失常情况。
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渠。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僧曰:‘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
水静无波:水安静没有波澜,常用来形容平静、稳定的状态或氛围。可以指自然环境中的水面平静,也可引申为局势、心情等方面没有波动。
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明辨是非:把是非分清楚。
浑水摸鱼:也说混水摸鱼。比喻乘着混乱捞取利益。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进入正题,不绕圈子。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先见之明:指对事物有预见性;事先能料及事后的结果。《后汉书·杨彪传》:“愧无(金)日(mì)?(dī)先见之明。”
敲山震虎: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同“敲山振虎”。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明目张胆:指无所畏忌。《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现多用来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要凿平的。”(见于《列子·汤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