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于泰山 zhòng yú tài shān
1. 拼音:zhòng yú tài shān。
2. 意思: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3.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 近义词及意思:
意义重大:指某件事情的影响很深远、价值很高。例句:这次会议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例句:他在这个项目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5. 反义词及意思: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例句:他觉得那种卖国求荣的人的死轻于鸿毛。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例句:这点小挫折对他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6. 例句:
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重于泰山。
科学家们的科研成果对于人类的进步重于泰山。
消防员们不顾危险冲进火海的行为重于泰山。
那些烈士们的牺牲,在我们心中重于泰山。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责任重于泰山。
医生拯救生命的使命重于泰山。
他为社会公平正义所做的努力重于泰山。
工程师精心设计的抗震建筑,其意义重于泰山。
这些历史文物对于研究古代文化的价值重于泰山。
成语词典:重于泰山
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东山再起: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
语重心长: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也说山明水秀。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羊群~,到处都是。
寿比南山: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用作对老年人的祝颂(多与“福如东海”连用;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毁于一旦:在一天之内就毁掉了。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毁掉了。《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三山五岳: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崇山峻岭:高大陡峻的山岭。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泰然处之: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翻山越岭:翻:翻过;越:过;岭:山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聊胜于无: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体育场上,观众~。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很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又 有很高的声望。
重于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常用以形容死得有意义,也用于形容情义深重。参见〔泰山〕
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山肴野蔌: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担子。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穀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释:放下。重负:重担。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容易的,害怕繁重的。
罪孽深重:孽:罪恶。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受制于人: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牛山濯濯:濯濯:光秃,无草木的样子。牛山上光秃秃的。形容寸草不生的荒山。
安土重迁: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轻易。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老成持重:阅历多,办事稳重。
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
游山玩水:游览玩赏自然风景。也说游山逛水。
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荒山野岭:指荒凉没有人烟的山岭。
童山濯濯:童山:没有树木的山;濯濯:光秃的样子。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重操旧业:指再做以前曾做的事。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困难重重:指一个人或一件事面临的困难非常多,一层又一层,形容处境艰难。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表露。色:脸色。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也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穷:尽。
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地动山摇: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进入正题,不绕圈子。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敲山震虎: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同“敲山振虎”。
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要凿平的。”(见于《列子·汤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泰山压顶:比喻压力极大:~不弯腰。
深山老林: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高山流水:也说流水高山。《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
破镜重圆:《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本事诗》记载,南朝陈代将要灭亡时,社会动乱,驸马徐德言把一个铜镜破开,与妻子乐昌公主各持一半,作为信物。后果然由半边镜子作为线索而夫妻团聚。后用来比喻夫妻失散或感情破裂后又重新相聚或和好。
旧地重游:重新来到曾经居住过或游览过的地方。
心事重重: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湖光山色:湖和山相映衬的秀丽景色。
重男轻女: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
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于无奈: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功高望重:功劳大而名望高。
放火烧山: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山珍海味:也说山珍海错。山间海中出产的珍贵食品。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炰羔如折葵。” 海错:海味。
山旮旯儿:偏僻的山区。
稳如泰山: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也可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乱。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举足轻重:《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
千山万水: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军令如山: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重温旧梦:比喻把过去美好的事情重新经历或回忆一次。
刀山火海:比喻非常艰险和困难的地方。也说火海刀山。
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来承担重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