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归于尽 tóng guī yú jìn
1. 拼音:tóng guī yú jìn
2. 意思: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3. 出处:《列子·天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4. 近义词及意思:
玉石俱焚:俱:全,都;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和同归于尽都有一起毁灭的意思,不过玉石俱焚更强调不分好坏地全部毁掉。
鱼死网破: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常暗示结果是双方都受到极大损害,有同归于尽的意味。
5. 反义词及意思:
贪生怕死: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与同归于尽表现出的勇敢赴死、共同毁灭的精神相反,是一种消极保命的态度。
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和同归于尽所体现的决绝不同,是一种消极求生的状态。
6. 例句:
战士们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冲向敌人的碉堡。
他在危急时刻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以保护战友们的安全。
在炸弹即将爆炸的瞬间,他做出了同归于尽的选择,阻止了更大的灾难。
那位勇士为了不让机密泄露,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电影中主角为了正义与反派同归于尽,令人动容。
在海战中,受伤的舰长决定驾船与敌舰同归于尽。
为了阻止病毒扩散,科学家们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
他在绝境中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当被敌人包围时,他们视死如归,甚至有同归于尽的想法。
消防队员在火势失控时,没有退缩,哪怕是同归于尽也要完成救援任务。
成语词典:同归于尽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
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无家可归: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责有攸归:责任有所归属。指责任归谁承担是推卸不了的。攸(yōu):所。
毁于一旦:在一天之内就毁掉了。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毁掉了。《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异口同声: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衣锦荣归:衣锦还乡。
视同陌路: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同“视若路人”。
聊胜于无: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完璧归赵: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风雨同舟:在大风雨 里同坐一条船。比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孙子兵法·九地》:“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很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
不同凡响:原指歌唱演奏十分出色。后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言谈议论不同一般,十分出色。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重于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常用以形容死得有意义,也用于形容情义深重。参见〔泰山〕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此文把反动派的嘴脸刻画得~。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满载而归:(车、船)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非同小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小可:轻微,寻常。
异曲同工:也说同工异曲。曲调虽然不同,却都同样美妙。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后比喻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工:工巧。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受制于人: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也说归真返璞。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尽善尽美: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历尽沧桑:历: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指变化很大。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
非同寻常: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仁至义尽:《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 原指以极大的努力竭尽仁义之道。现指对人的劝告、争取或帮助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至、尽:到底的意思。
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
机关算尽: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比喻用尽心思。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改邪归正:离开邪路,回到正路上来。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除恶务尽:消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左传·哀公元年》:“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一网打尽:比喻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一个也不漏。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刘待制元瑜既弹苏舜钦,而连坐者甚众,同时俊彦为之一空。刘见宰相曰:‘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表露。色:脸色。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
言归正传:说话或写文章回到正题上来(评话和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也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穷:尽。
不尽人意:指某件事物的结果不完全符合人的意愿,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斩尽杀绝:全部杀光。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前功尽弃:以前经过努力得到的成绩完全白费。《史记·周本纪》:“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弃:丢掉。
尽如人意:完全符合心意(多用于否定式):难以~。不能~。
费尽心机:挖空心思,用尽计谋。
物归原主: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形同陌路:指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归真返璞:也说返璞归真。去其外饰,反回原貌。《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真:本来面目。璞(pú):含玉的石头。
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宾至如归: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形容接待客人热情周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普天同庆:指全国或全世界共同庆祝。
出于无奈: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丧尽天良:丧:丧失;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苦尽甘来:比喻艰苦的境况过去,美好的境况到来。也说苦尽甜来。
恩同再造:恩德极大如同 使人再生。《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再造:再生。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早出晚归:出去得很早,回来得很晚,形容辛勤劳作。
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感激不尽: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
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点,不同点各自保留。为处理双方关系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江郎才尽:南朝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人们说他才尽了。后来用“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认祖归宗:寻认祖先,并归还本宗。
不敢苟同: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弹尽粮绝:弹药用光,粮食吃完,形容作战的必需品消耗完又得不到补给,处境十分困难。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物尽其用:尽量发挥出各种东西的效用。指不浪费一点东西。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
同床异梦:比喻虽然共同生活或者共同从事某项活动,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打算。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