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邪归正 gǎi xié guī zhèng
1. 拼音:gǎi xié guī zhèng。
2. 意思: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3.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4. 近义词: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和“改邪归正”都有从不好的状态转向好的方面的意思,强调方向的转变。
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与“改邪归正”相近,都表示对自身错误行为或思想的改正。
5. 反义词: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与“改邪归正”相反,体现出不肯改正错误的态度。
死不悔改: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坚持错误,与“改邪归正”形成鲜明对比。
6. 例句:
那个小偷在监狱里受到教育后,决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他曾经误入歧途,如今已经改邪归正,过上了正常生活。
我们要帮助这些失足青少年改邪归正,让他们融入社会。
他改邪归正后,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弥补曾经的过错。
警方希望犯罪分子能够改邪归正,主动投案自首。
经过家人的劝导,他终于改邪归正,不再参与赌博。
这位曾经的黑帮成员改邪归正后,开始经营合法生意。
社会应该给那些想改邪归正的人一个机会。
他改邪归正的故事激励了很多有类似经历的人。
在监狱的改造下,许多犯人都有了改邪归正的决心。
成语词典:改邪归正
无家可归: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责有攸归:责任有所归属。指责任归谁承担是推卸不了的。攸(yōu):所。
改天换地:也说改地换天。比喻彻底的大规模的变革。常用来指自然或社会的根本变革。
衣锦荣归:衣锦还乡。
面不改色: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拨乱反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 指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
完璧归赵: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 华正在美好的时候。
正儿八经:很正经;严肃认真:他是个~的庄稼人。咱们~地请他来吃顿饭。
满载而归:(车、船)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作义正辞严。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也说归真返璞。
歪风邪气:不正派的作风、风气。
改弦更张: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作法等。《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宋书·乐志》:“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 忘。”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改邪归正:离开邪路,回到正路上来。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正大光明:行为正派,襟怀坦白。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
言归正传:说话或写文章回到正题上来(评话和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改过自新:也说悔过自新。改正过错,重新做人。《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 新。”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也用于讽刺伪善的人。
死不悔改: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物归原主: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朝令夕改:也说朝令暮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变。《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后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使人无所适从。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声情并茂。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归真返璞:也说返璞归真。去其外饰,反回原貌。《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真:本来面目。璞(pú):含玉的石头。
堂堂正正:形容光明正大:做一个~的男子汉。
宾至如归: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形容接待客人热情周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改朝换代:指旧的朝代为新的朝代所 代替。泛指政权更迭。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形容一个人做事、为人没有私心,公正无私。
明媒正娶:旧时指有媒人说合,按传统结婚仪式迎娶的婚姻。
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端端正正:①形容姿势挺直,不歪斜。②形容物体不歪斜、摆放整齐。③形容人行为正派、规矩。
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也说累教不改。
早出晚归:出去得很早,回来得很晚,形容辛勤劳作。
正言厉色:正:严正;言:言辞;厉:严厉;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正气凛然: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认祖归宗:寻认祖先,并归还本宗。
就地正法: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
歪门邪道:指不正当的门径。也比喻坏主意。
天真无邪:心地单纯,没有不正当的想法。形容儿童心地单纯善良,直率而不虚伪。
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荣归故里:指光荣地回到家乡。一般是指某人在外面取得了成功或者获得荣誉后返回故乡。
歪打正着: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路子本来不对,却侥幸地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放虎归山:也说纵虎归山。把已捕获的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史记·日者列传》:“猎缨正襟危坐。” 危:高耸,引申为端正。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明正典刑:指依法公开处置。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执行法律。
闲邪存诚: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公正廉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多用来形容官员处理政务时秉持公正、廉洁的态度。
清正廉洁:指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
旧燕归巢:从前的燕子又飞回老窝。比喻游子喜归故里。
执正持平:执:执行;持:坚持。坚持公平合理,不偏不向。
归了包堆:总共一起。
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思归张翰:泛指思乡欲弃官归隐的人。
归邪返正:指改正错误,返回正确道路。
中正无邪:中正:正直。正直而没有邪念。
陈善闭邪:陈:述说;善:善法美政;闭:堵塞。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归全返真:回复到完满的本原的境界。
久归道山: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端人正士:指端庄正直的人。
持正不挠:坚持正道,决不屈服。
临难如归:犹言视死如归。《魏书·节义传序》:“至於輕生蹈節,臨難如歸,殺身成仁,死而無悔,自非耿介苦心之人,郁怏激氣之士,亦何能若斯。”《北史·崔挺等传论》:“模 雄壯之烈,楷 忠貞之操,殺身成義,臨難如歸,非大丈夫亦何能若此矣。”
水性随邪:比喻没有主见,不正派。
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
断还归宗: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
不当不正: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解甲归田:脱掉铠甲,回到乡村。指将士离开军队,回乡务农。
一身正气:比喻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正法直度: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聪明正直: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神清气正:神态清朗,气色纯正。
白往黑归: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