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1. 拼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
2. 意思: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3.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4. 近义词: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与“名正言顺”都表示有正当的理由,说话、做事有底气。
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和“名正言顺”意思相近,都体现事情的合理性。
5. 反义词:
名不正,言不顺:意思是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说话做事就理由不充分。这本身也是一个成语,是“名正言顺”的直接反义表述。
师出无名:意思是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与“名正言顺”相反。
6. 例句:
他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处理公司事务名正言顺。
经过合法选举产生的领导,行使职权名正言顺。
我们是在合理的规则下竞争,所以名正言顺。
他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名正言顺。
这个奖项是他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的,他领奖名正言顺。
他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的代表,发言名正言顺。
他作为合法继承人,继承遗产名正言顺。
经过正规手续购买的房产,自己入住名正言顺。
他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资格证书,凭此从事相关工作名正言顺。
他们是按照合同约定行事,一切都名正言顺。
成语词典:名正言顺
冷言冷语:从侧面或反面说的含有讥讽意味的话。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快言快语:说话和表达清楚的、明确的、坦白的。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符实。也说徒有其名。
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大言不惭:《论语 宪问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 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后形容说大话不觉惭愧。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拨乱反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 指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言不由衷: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 华正在美好的时候。
正儿八经:很正经;严肃认真:他是个~的庄稼人。咱们~地请他来吃顿饭。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相称,符合。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流言蜚语:《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后以流言蜚语指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蜚(fēi):同“飞”。
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作义正辞严。
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赅(gāi):完备。
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 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顺理成章:形容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逆来顺受:对外面来的压迫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要言不烦: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
疾言厉色:也说疾言遽色。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后用“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微:精深,精微。
毋庸讳言: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爲戲忠臣。”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臭名昭著:臭名声人人知道。昭著:非常显明。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改邪归正:离开邪路,回到正路上来。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正大光明:行为正派,襟怀坦白。
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形容亲热友好。现多指不和以后又言归于好。
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
言归正传:说话或写文章回到正题上来(评话和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语气温和。
温言软语:温和轻柔的话语,多形容女性说话的声音和态度温柔。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也用于讽刺伪善的人。
妖言惑众:对人散布荒诞离奇的谎话,进行蛊惑。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而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章。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假而动听的话。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也。”
臭名远扬: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无名小卒:比喻没有名气的人。
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