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于好 yán guī yú hǎo
1. 拼音:yán guī yú hǎo。
2. 意思:指彼此重新和好。
3.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意思是凡是我们一起结盟的人,在结盟之后,就要重新和好。
4. 近义词及意思
重修旧好:意思是重新恢复过去的友好关系。例如,两国经过多年的纷争,终于重修旧好,恢复了正常的贸易往来。
握手言和:双方握手,消除隔阂、误会等,重新和好。比如,这两个竞争对手在激烈的争论后,握手言和,决定共同合作。
冰释前嫌:像冰融化一样消除以前的嫌隙或误会。例如,他们俩冰释前嫌后,又像以前一样亲密无间了。
5. 反义词及意思
反目成仇:意思是翻脸而变成仇敌。例如,曾经的好朋友因为一点利益纠纷反目成仇,再也没有往来。
恩断义绝:恩情和情义完全断绝,一般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之间。比如,这对夫妻在经历了一系列争吵后,恩断义绝,最终离婚。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例如,曾经的合作伙伴因为经营理念不同分道扬镳。
6. 例句
他们俩吵了一架后,没过几天就言归于好,又在一起玩耍了。
经过调解人的努力,这两个闹矛盾的邻居言归于好,恢复了往日的和睦。
两国领导人会面后,双方决定言归于好,结束多年的敌对状态。
这对情侣分手一个月后,又言归于好,决定重新开始。
同学之间发生了小摩擦,在老师的开导下言归于好。
他们兄弟俩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后来言归于好,感情反而更好了。
两个公司之前有过商业纠纷,现在言归于好,共同开拓新市场。
朋友之间偶尔会有矛盾,但只要坦诚相待,就能言归于好。
这两个家族曾经有过恩怨,如今言归于好,还结为了亲家。
虽然之前有些误会,但他们言归于好后,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项目。
成语词典:言归于好
冷言冷语:从侧面或反面说的含有讥讽意味的话。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快言快语:说话和表达清楚的、明确的、坦白的。
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无家可归: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责有攸归:责任有所归属。指责任归谁承担是推卸不了的。攸(yōu):所。
毁于一旦:在一天之内就毁掉了。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毁掉了。《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不怀好意:怀:包藏。没安好心。
大言不惭:《论语 宪问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 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后形容说大话不觉惭愧。
衣锦荣归:衣锦还乡。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言不由衷: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聊胜于无: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完璧归赵:战国时代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换城。相如到秦国献了璧,见秦王没有诚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设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赵国(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好逸恶劳。游手:闲着手不做事。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很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
重于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常用以形容死得有意义,也用于形容情义深重。参见〔泰山〕
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满载而归:(车、船)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宋史·程颢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骛:追求。
流言蜚语:《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后以流言蜚语指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蜚(fēi):同“飞”。
受制于人: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也说归真返璞。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赅(gāi):完备。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要言不烦: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
疾言厉色:也说疾言遽色。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后用“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微:精深,精微。
毋庸讳言: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
好吃懒做: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改邪归正:离开邪路,回到正路上来。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形容亲热友好。现多指不和以后又言归于好。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表露。色:脸色。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回家心切。
言归正传:说话或写文章回到正题上来(评话和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争强好胜: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语气温和。
温言软语:温和轻柔的话语,多形容女性说话的声音和态度温柔。
好心好意:指怀着善意。
妖言惑众:对人散布荒诞离奇的谎话,进行蛊惑。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而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章。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假而动听的话。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也。”
物归原主: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好说歹说: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请求或劝说:我~,他总算答应了。
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好言好语: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言传身教: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
忠言逆耳: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拂于耳。”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逆耳:不顺耳。
拿手好戏:指某演员特别擅长的戏。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归真返璞:也说返璞归真。去其外饰,反回原貌。《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真:本来面目。璞(pú):含玉的石头。
百年好合: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宾至如归: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形容接待客人热情周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