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语 zì yán zì yǔ
1. 拼音:zì yán zì yǔ
2. 意思: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3.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4. 近义词及意思:
喃喃自语: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和自言自语都表示自己跟自己说话,但“喃喃自语”更强调声音小且连续不断。
自说自话:独自决定,自己说了算。也指自言自语。与自言自语意思相近,都有自己和自己说话的含义,不过“自说自话”还有独自决定的额外含义。
5. 反义词及意思: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与自言自语一个人小声嘀咕相反,是在众人面前大声谈论。
众说纷纭:纷纭:多而杂乱。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和自言自语单一主体的自我嘀咕不同,是多人参与的讨论场景。
6. 例句:
他一边走路一边自言自语,看起来像在思考问题。
老人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似乎在回忆过去的事情。
她在房间里自言自语,可能是在排练演讲内容。
那个孩子经常自言自语,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他对着镜子自言自语,给自己加油打气。
小明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自言自语,试图理清思路。
奶奶在厨房里自言自语,说着做菜的步骤。
他在花园里自言自语,欣赏着花草,仿佛在和它们交流。
艺术家在创作时常常自言自语,寻找灵感。
她在睡前自言自语,回顾一天的经历。
成语词典:自言自语
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桃红柳绿,~。
冷言冷语:从侧面或反面说的含有讥讽意味的话。
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快言快语:说话和表达清楚的、明确的、坦白的。
语重心长: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大会~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自取灭亡: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唐白居易《琵琶行》:“小弦切切(同“窃窃”)如私语”。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自相残杀: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语焉不详: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
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大言不惭:《论语 宪问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 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后形容说大话不觉惭愧。
居功自傲: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自惭形秽:《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秽:形态丑陋。
自讨没趣: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
孤芳自赏: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 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芳:花。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言不由衷: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自强不息:《周易·乾》:“君子以自强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牙牙学语: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幼儿的早期教育从~阶段开始。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以为了不起。
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顾影自怜: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 》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 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自告奋勇: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自暴自弃:《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后用以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损害。弃:抛弃,鄙弃。
敝帚自珍: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引古代谚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后用“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很爱惜。
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流言蜚语:《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后以流言蜚语指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蜚(fēi):同“飞”。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赅(gāi):完备。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自食其力:依赖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
自寻烦恼:自找的烦闷苦恼。意思是,本来不该有烦闷苦恼。
要言不烦: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
疾言厉色:也说疾言遽色。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引咎自责: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后用“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微:精深,精微。
毋庸讳言: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
自我吹嘘: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各自为政:《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公元前607年,宋国和郑国打仗,宋国主帅华元在作战之前杀羊犒赏部下,但没有赏给他的御者。这个御者怀恨在心,等到作战的时候,他为华元驾车,说:那时赏羊是你为政,今天赶车就是我为政了。说着就把车赶进了郑国的阵地,使华元成为郑国的俘虏。后来就用各自为政表示各人按照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从全局出发,也不与别人协作。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自轻自贱:贱:藐视。自己看不起自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形容骄傲自满。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洋洋自得的样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沾沾:自得的样子。
花香鸟语: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
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形容亲热友好。现多指不和以后又言归于好。
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都来不及。说明穷于应付,无力顾及其他。暇:空闲。不暇:忙不过来。
言归正传:说话或写文章回到正题上来(评话和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妄自尊大:狂妄地自以为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我们长期在一起工作,~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改过自新:也说悔过自新。改正过错,重新做人。《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 新。”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喃喃自语: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