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鸣得意 zì míng dé yì
1. 拼音:zì míng dé yì。
2. 意思: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含贬义。
3.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4. 近义词及意思
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和自鸣得意都有自我感觉良好、得意的意思。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强调因一点成绩就自满。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侧重因过度得意而失去应有的举止。
5. 反义词及意思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与自鸣得意的得意状态相反。
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和自鸣得意的积极自满形成对比。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与自鸣得意中高估自己的态度相反。
6. 例句:
他刚取得一点小成绩就自鸣得意,这种心态不好。
看着自己的作品受到表扬,他有点自鸣得意起来。
他在比赛中获胜后,自鸣得意地向朋友们炫耀。
那个商人做成一笔小生意就自鸣得意,真是目光短浅。
她自鸣得意地认为自己的计划万无一失,其实漏洞百出。
他凭借一点小聪明解决了问题,就自鸣得意地到处宣扬。
他在得到领导的几句夸奖后便自鸣得意,开始懈怠工作。
他自鸣得意地展示自己新买的奢侈品,想引起别人的羡慕。
当他猜出谜语后,自鸣得意地笑了起来。
他自鸣得意地在同事面前吹嘘自己的能力,却不知别人对他很反感。
成语词典:自鸣得意
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形容自然环境或文艺作品给人以美感。
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既然决定了,就不能~。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
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大会~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多用于意外地得到时):这真是~的好事啊!
自取灭亡: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一鸣惊人: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自相残杀: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吉祥如意:祥:祥瑞。如意称心。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不怀好意:怀:包藏。没安好心。
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鸡鸣狗盗: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见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居功自傲: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一意孤行:《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自惭形秽:《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秽:形态丑陋。
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自讨没趣: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
真心诚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孤芳自赏: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 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芳:花。
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
心烦意乱:形容烦躁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天:自然的,天然的。
电闪雷鸣: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自强不息:《周易·乾》:“君子以自强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意想不到: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也说出人意表。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向专家请教。
贪得无厌: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含贬义)。
迫不得已:迫于无奈,不由得不那样(做)。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以为了不起。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顾影自怜: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 》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 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
钟鸣鼎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唐王勃《滕王阁序》:“阎闾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鼎:古代炊具。
自告奋勇: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春风得意: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后来用“春风得意”称进士及第,也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扬扬得意的样子。
词不达意:(说话、写文章)语句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 原意是吴汉很能振奋其部下的意志。后用来指尚能使人满意。差:古代义为甚;现代义为大致,比较。
自暴自弃:《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后用以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损害。弃:抛弃,鄙弃。
敝帚自珍: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引古代谚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后用“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很爱惜。
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麻痹大意:麻痹:肢体失去知觉和运动机能障碍,比喻失去警觉。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探骊得珠:《庄子·列御寇》上说,黄河边上有人泅入深水,得到一颗价值千金的珠子。他父亲说:“这样珍贵的珠子,一定是在万丈深渊的黑龙下巴底下取得,而且是在它睡时取得的。”后来用“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扣紧主题,抓住要领(骊:黑龙)。
渔翁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心灰意冷: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赅(gāi):完备。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毫不介意:丝毫不往心里去。
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百家争鸣:指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的现象。当时学术派别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家。他们著书立说,游说争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当时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
自食其力:依赖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
鸾鸣凤奏:弹奏演唱的美称。
自寻烦恼:自找的烦闷苦恼。意思是,本来不该有烦闷苦恼。
引咎自责: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动辄得咎:动不动就 遭到责怪或受到处分。唐韩愈《进学解》:“跋前疐(zhì)后,动辄得咎。” 动辄(zhé):往往,动 不动就。咎(jiù):罪过。
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自我吹嘘: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补 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偿(cháng)。
各自为政:《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公元前607年,宋国和郑国打仗,宋国主帅华元在作战之前杀羊犒赏部下,但没有赏给他的御者。这个御者怀恨在心,等到作战的时候,他为华元驾车,说:那时赏羊是你为政,今天赶车就是我为政了。说着就把车赶进了郑国的阵地,使华元成为郑国的俘虏。后来就用各自为政表示各人按照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从全局出发,也不与别人协作。
曲意逢迎:违背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
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自轻自贱:贱:藐视。自己看不起自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