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理名言 zhì lǐ míng yán
1. 拼音:zhì lǐ míng yán。
2. 意思: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3.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虽不是圣经贤传,却是至理名言。”
4. 近义词及意思:
金玉良言: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和至理名言都强调话语有价值、能给人指引,不过金玉良言更侧重于劝告的意味。
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突出见解深刻且正确,与至理名言在表达话语有深度和正确性上类似。
5. 反义词及意思:
无稽之谈:稽:查考;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与至理名言相反,是指没有依据、荒谬的言论。
奇谈怪论:奇怪的不合情理的言论。强调言论的荒诞、不合理,和至理名言形成鲜明对比。
6. 例句:
“知识就是力量”,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古人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至理名言,我们应铭记于心。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至理名言激励着无数人。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至理名言,提醒我们珍惜时间。
他的演讲中充满了至理名言,让听众受益匪浅。
“有志者事竟成”,这一至理名言成为许多人奋斗的座右铭。
妈妈常对我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至理名言。
“诚信为本”,这一至理名言在商业活动中尤为重要。
“滴水穿石”所蕴含的道理是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坚持的力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是一句朴素的话语,但也是至理名言。
成语词典:至理名言
冷言冷语:从侧面或反面说的含有讥讽意味的话。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快言快语:说话和表达清楚的、明确的、坦白的。
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大会~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符实。也说徒有其名。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他说话做事总是~的。
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大言不惭:《论语 宪问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 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后形容说大话不觉惭愧。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言不由衷: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
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顾客~,应接不暇。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相称,符合。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流言蜚语:《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后以流言蜚语指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蜚(fēi):同“飞”。
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
至高无上: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
无理取闹: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故意捣乱。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赅(gāi):完备。
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 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顺理成章:形容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至善至美: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伤天害理: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
要言不烦: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
仁至义尽:《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 原指以极大的努力竭尽仁义之道。现指对人的劝告、争取或帮助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至、尽:到底的意思。
通情达理:懂得道理,说话、做事合情合理。
疾言厉色:也说疾言遽色。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后用“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微:精深,精微。
毋庸讳言: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爲戲忠臣。”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入情入理:合乎情理:他说得~,大家听得心服口服。
推崇备至: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臭名昭著:臭名声人人知道。昭著:非常显明。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理屈词穷:(在争论中)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没话可说。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形容亲热友好。现多指不和以后又言归于好。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言归正传:说话或写文章回到正题上来(评话和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