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 jǔ shì wén míng
1. 拼音:jǔ shì wén míng
2. 意思: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3.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4. 近义词及意思:
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强调名声传播的范围广,和举世闻名类似)
驰名中外(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侧重于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与举世闻名在表意上相近)
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多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广为人知。突出名气大这一特点)
5. 反义词及意思:
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与举世闻名的高知名度相反)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强调知道的人少,和举世闻名的“举世都知”形成鲜明对比)
6. 例句:
中国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
埃及的金字塔举世闻名,是古代文明的象征。
他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在各大博物馆展出。
法国的卢浮宫举世闻名,里面收藏了无数珍宝。
北京烤鸭举世闻名,是中外游客喜爱的美食。
孔子是举世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影响深远。
举世闻名的好莱坞是全球电影产业的中心。
巴西的足球举世闻名,拥有众多优秀球员。
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
成语词典:举世闻名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符实。也说徒有其名。
世世代代:泛指延续的各代世世代代的道德体系基石。
愤世嫉俗:指对黑暗的 社会现实和不良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嫉:憎恨。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表示对丈夫尊敬。后因称夫妇相敬为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
与世长辞: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也说惊世震俗。
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他经常~地为大伙儿做好事。
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世外桃源:晋代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形容事情新奇。《史记·陆贾列传》:“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相称,符合。
恍如隔世:仿佛隔了一世。多感慨因人事变迁很大而感到一切都陌生了。恍:仿佛。世:古指三十年为一世。
湮没无闻: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不懂~。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置若罔闻: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若:像。罔:没有。
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 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混世魔王:比喻扰乱世界、给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的恶人。
十世单传:连续十代独子相传。形容极其宝贵。
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饱经世故: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不恭:不严肃)。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爲戲忠臣。”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博识洽闻: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臭名昭著:臭名声人人知道。昭著:非常显明。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流芳百世: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
轻举妄动: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就轻率地行动。
世态炎凉:指在别人有钱有势时就巴结,别人无钱无势时就冷淡的现象。世态:社会上对人的态度。炎:热烈。凉:冷淡。
今生今世:此生此世。指有生之年。
臭名远扬: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无名小卒:比喻没有名气的人。
举手之劳:形容事情很容易办到;不费事。
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多此一举:做不必要的 、多余的事情:何必~。
尊姓大名:姓名的尊称。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汉刘珍等《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举:动作,举动。
名利双收: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有名无实:空有名义或名声而没有实际。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
争名夺利:争夺名位和利益。
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放眼世界: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不可一世: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功成名遂: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也说名不符实。
永世难忘:指一辈子也难以忘怀,形容印象深刻,记忆长久。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旷世奇才:旷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指当代少见的奇才。
世代相传:指祖祖辈辈传下来。
闻风丧胆:听到一点风声,就把胆吓破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其恐惧。
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能决定怎样走。比喻拿不定主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一生一世:一辈子。
举足轻重:《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