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立名目 qiǎo lì míng mù
1. 拼音:qiǎo lì míng mù
2. 意思:变着法儿地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3.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4. 近义词:
弄虚作假:耍花招欺骗人。例如:“他靠弄虚作假来获取利益,这种行为不可取。”
欺上瞒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比如:“这种欺上瞒下、巧立名目的做法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
5. 反义词: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例如:“我们做事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巧立名目。”
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比如:“为人处世要正大光明,而不是巧立名目去谋私利。”
6. 例句:
有些商家巧立名目,收取各种不合理的费用。
他为了贪污公款,巧立名目设立了一些虚假项目。
个别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这个部门巧立名目,发放各种名不副实的补贴。
不法分子巧立名目进行非法集资。
某些单位巧立名目,举办一些不必要的活动来套取经费。
他巧立名目,编造理由请假出去玩。
一些旅行社巧立名目,增加自费项目坑游客。
有些官员巧立名目,中饱私囊,最终受到了法律制裁。
这家公司巧立名目,通过虚假报销来增加成本。
成语词典:巧立名目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面目全非:模样变得与原先完全不同。形容变化极大(多含贬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首则面目全非。”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春节期间,文艺节目多得令人~。也说目不暇给(jǐ)。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致:画舫里陈设着~的紫檀桌椅。苏州很多园林建筑得~。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符实。也说徒有其名。
眉清目秀:形容容貌俊秀。
弄巧成拙: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巧:聪明。拙:笨。
极目远眺: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势不两立:指敌对双方矛盾尖锐,不能并存。《战国策·楚策一》:“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 势:情势。立:存。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开基立业: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目光炯炯: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见于《宋史·杨时传》)。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
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注目:眼光集中在一点上。
目不转睛:指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形容注意力集中。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元赵孟《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光彩夺目:形容光泽颜色耀眼好看。
孤立无援: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巍然屹立:形容高大雄伟,不可动摇。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相称,符合。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也作怵目惊心。
能工巧匠: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戴罪立功:在承当某种罪名的情况下建立功劳。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kuí):睁大眼睛注视着。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通“濡”)耳染,不学以能。”濡(r ú):沾湿。染:沾染。
树碑立传: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加以颂扬,现在比喻通过某种途径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含贬义)。
立竿见影:把竹竿立在太阳光下,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收效迅速。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 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标新立异:《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支道林与冯怀两人在白马寺共同讨论《庄子·逍遥游》,“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原意是说支能独创新意,立论与其他人不同。后多指提出新的见解。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睹(dǔ):看见。
死不瞑目:死了也不闭眼睛。形容做事没达到目的,很不甘心。《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瞑目:闭眼。
茕茕孑立:孤独无依地站着。形容孤苦伶仃。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独,无依无靠的样子。孑:单独。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爲戲忠臣。”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逼人。怒目:也说努目。金刚:佛教传说里保卫佛的武士。
臭名昭著:臭名声人人知道。昭著:非常显明。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熟能生巧:对工作、技能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
目光短浅:形容缺乏远见。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投机取巧: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下苦工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
目无尊长: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而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章。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假而动听的话。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也。”
臭名远扬: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无名小卒:比喻没有名气的人。
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刮目相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意思是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立足之地: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明目张胆:指无所畏忌。《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现多用来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干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