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全非 miàn mù quán fēi
1. 拼音:miàn mù quán fēi
2. 意思: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3.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
4. 近义词及意思: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强调从旧到新的变化,在变化程度大这一点上与面目全非有相似之处,但焕然一新是积极的改变。
5. 反义词及意思:
依然如故: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一成不变: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6. 例句:
那场大火过后,这座古建筑已面目全非。
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那座雕像已经面目全非。
过度开发使得这片美丽的森林面目全非。
他因一场事故受伤,脸部面目全非。
这篇文章被他改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来的韵味。
岁月的磨砺让这座古城墙面目全非。
洪水肆虐后,村庄面目全非,一片狼藉。
那幅古画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已经面目全非了。
不合理的规划使这个小镇的原有风貌面目全非。
长期的酸雨侵蚀让这些古老的石碑面目全非。
成语词典:面目全非
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非亲非故: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也说所答非所问。
满面春风:形容高兴、得意的神情。也形容和颜悦色。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人都有缺点,哪能~呢?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面目全非:模样变得与原先完全不同。形容变化极大(多含贬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首则面目全非。”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众多非一: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人们从~来到北京。我们小组里的人来自~。
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面面相觑:你瞧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qù)。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春节期间,文艺节目多得令人~。也说目不暇给(jǐ)。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眉清目秀:形容容貌俊秀。
残缺不全: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非凡”是出色的或突出的,不同于一般的意思。
极目远眺: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
四面楚歌: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面不改色: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目光炯炯: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注目:眼光集中在一点上。
目不转睛:指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形容注意力集中。
光彩夺目:形容光泽颜色耀眼好看。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非同小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小可:轻微,寻常。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责备:要求完备。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也作怵目惊心。
是非曲直:正确和错误,对和不对。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kuí):睁大眼睛注视着。
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通“濡”)耳染,不学以能。”濡(r ú):沾湿。染:沾染。
独当一面:单独担当一个 方面的任务。
无事生非:本来没有事却人为地引出麻烦、事端。
以偏概全: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全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让人觉得可笑。
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非同寻常: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睹(dǔ):看见。
死不瞑目:死了也不闭眼睛。形容做事没达到目的,很不甘心。《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瞑目:闭眼。
一应俱全:一应:一切;俱:都。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逼人。怒目:也说努目。金刚:佛教传说里保卫佛的武士。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拒谏饰非:拒绝劝告,掩饰错误。《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谏:规劝。饰:遮掩。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写文章要突出重点,不必~。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形:腹部低陷,胸骨突起;鹄面:脸上瘦得没有肉)。
网开一面:本作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记载,汤走到野外,看见打猎的人,四面都张满了网。并且祷告说,天下四方的鸟兽,都到我的网里来。汤说,这样一来,就把鸟兽都搞光了。于是把网收起了三面给鸟兽留下一条生路。现多比喻从宽处理罪犯,给以改过自新的出路。
抛头露面:旧时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封建道德认为是丢脸的事)。现在指某人公开露面(多含贬义)。
目光短浅:形容缺乏远见。
无可厚非:也说未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目无尊长: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全军覆没: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明辨是非:把是非分清楚。
刮目相看:《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意思是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明目张胆:指无所畏忌。《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现多用来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获全胜: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干坏事。
目不识丁:《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据说“丁”应写作“个”,因为字形相近而误。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
表面文章:比喻形式好看但没有实质内容、不求实效的事物:坚持实事求是,不做~。
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琳琅:美玉,比喻珍贵的东西。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像野兽一样凶恶残暴。
苟全性命:勉强保全性命。三国蜀诸 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横眉怒目: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非分之想: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