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寻常 fēi tóng xún cháng
1. 拼音:fēi tóng xún cháng。
2. 意思: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3.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况且他也是王爷之分,非同寻常可比。”
4. 近义词及意思:
非同小可: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和非同寻常都强调事情或事物的特殊性、重要性。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突出个体与群体的差异,在表示特殊这一点上与非同寻常相似。
5. 反义词及意思:
平淡无奇: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与非同寻常相反,体现出普通、没有特色。
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突出常见、平常的特点。
6. 例句:
这件事非同寻常,我们需要谨慎对待。
他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非同寻常,赢得了满堂喝彩。
今晚的月亮非同寻常地明亮,照亮了整个院子。
她有着非同寻常的勇气,敢于挑战权威。
这次会议非同寻常,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位科学家有着非同寻常的智慧,总能提出新的理论。
那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他的经历非同寻常,足够写成一本精彩的传记。
这个孩子有着非同寻常的绘画天赋,作品令人赞叹。
这座古建筑非同寻常,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成语词典:非同寻常
非亲非故: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也说所答非所问。
面目全非:模样变得与原先完全不同。形容变化极大(多含贬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首则面目全非。”
众多非一: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
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异口同声: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非凡”是出色的或突出的,不同于一般的意思。
视同陌路: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同“视若路人”。
耐人寻味: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风雨同舟:在大风雨 里同坐一条船。比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孙子兵法·九地》:“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不同凡响:原指歌唱演奏十分出色。后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言谈议论不同一般,十分出色。
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非同小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小可:轻微,寻常。
异曲同工:也说同工异曲。曲调虽然不同,却都同样美妙。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后比喻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工:工巧。
是非曲直:正确和错误,对和不对。
无事生非:本来没有事却人为地引出麻烦、事端。
反复无常:变动不定,忽而这样,忽而那样。
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让人觉得可笑。
老生常谈:老书生经常讲的话。比喻听厌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原作老生常谭。《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老生:年老的读书人。
非同寻常: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自寻烦恼:自找的烦闷苦恼。意思是,本来不该有烦闷苦恼。
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拒谏饰非:拒绝劝告,掩饰错误。《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谏:规劝。饰:遮掩。
无可厚非:也说未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
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明辨是非:把是非分清楚。
形同陌路:指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
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干坏事。
寻花问柳:本指游春,后转指嫖妓。
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普天同庆:指全国或全世界共同庆祝。
非分之想: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谁是谁非:犹言谁对谁错。
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大是大非:指原则性的是非问题。
非此即彼: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晋葛洪《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 似:像。
恩同再造:恩德极大如同 使人再生。《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再造:再生。
是是非非: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人之常情: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点,不同点各自保留。为处理双方关系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怒。形容人情绪变化不定。
不敢苟同: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似懂非懂:好像懂,又好像不懂。
同床异梦:比喻虽然共同生活或者共同从事某项活动,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打算。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家常便饭:家庭日常的饭食。
同流合污:《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原指言行与不良的习俗、世道相合。后用以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情非得已:指情况出于不得已。
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是非分明: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情同手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
同病相怜: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四:“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怜:怜惜,同情。
颠倒是非:把对的说成不对,不对的说成对。
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同床共枕:指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为非作歹:指做各种坏事。
寻欢作乐: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同样看待。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寻章摘句:从书上挑选现成的文句,堆砌成文。《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同“借”)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文句,缺乏创造性。
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楞严经》卷八:“当横陈时,味如嚼蜡。”
形同虚设: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