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轻怕重 niān qīng pà zhòng
1. 拼音:niān qīng pà zhòng。
2. 意思: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3. 出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4. 近义词及意思
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例如:他在处理问题时总是避重就轻(拈轻怕重),不愿意承担重要的部分。
挑肥拣瘦: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和拈轻怕重类似,都是在选择任务或事物时只选轻松、有利的。比如:在分配工作时,他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引起了同事们的不满。
5. 反义词及意思
任劳任怨: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例如:这位老员工任劳任怨,从不拈轻怕重,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吃苦耐劳: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与拈轻怕重相反,是愿意承担艰苦的工作。比如:我们需要吃苦耐劳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拈轻怕重的人。
6. 例句
有些员工拈轻怕重,影响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在集体劳动中,我们不能拈轻怕重,要积极承担任务。
他做事总是拈轻怕重,所以很难得到领导的重用。
这个志愿者团队里没有拈轻怕重的人,大家都很积极。
我们要克服拈轻怕重的思想,勇于挑战困难。
他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的态度让同事们很反感。
那些拈轻怕重的人往往会错过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她从不拈轻怕重,再艰苦的工作也愿意尝试。
团队成员如果都拈轻怕重,项目很难顺利完成。
他因为拈轻怕重被批评后,才开始努力改正自己的问题。
成语词典:拈轻怕重
贪生怕死: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语重心长: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轻拢慢捻:弹琵琶的两种指法。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很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又 有很高的声望。
重于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常用以形容死得有意义,也用于形容情义深重。参见〔泰山〕
拈花惹草:指男子乱搞男女关系或狎妓。也说惹草拈花。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担子。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穀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释:放下。重负:重担。
轻描淡写:用浅淡的颜色轻轻描绘。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容易的,害怕繁重的。
罪孽深重:孽:罪恶。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曼:柔和。
安土重迁: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轻易。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老成持重:阅历多,办事稳重。
自轻自贱:贱:藐视。自己看不起自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
重操旧业:指再做以前曾做的事。
困难重重:指一个人或一件事面临的困难非常多,一层又一层,形容处境艰难。
轻举妄动: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就轻率地行动。
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语气温和。
轻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细小,态度温和。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年轻力壮:壮:健壮。年纪轻,体力强。
风轻云淡: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也常用来比喻一种宁静、闲适、恬淡的心境。
破镜重圆:《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本事诗》记载,南朝陈代将要灭亡时,社会动乱,驸马徐德言把一个铜镜破开,与妻子乐昌公主各持一半,作为信物。后果然由半边镜子作为线索而夫妻团聚。后用来比喻夫妻失散或感情破裂后又重新相聚或和好。
旧地重游:重新来到曾经居住过或游览过的地方。
心事重重: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重男轻女: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
轻手轻脚:手脚动作很轻,尽量少发出响声。
功高望重:功劳大而名望高。
举足轻重:《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
重温旧梦:比喻把过去美好的事情重新经历或回忆一次。
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来承担重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害怕遭受祸害。
情深意重:情意深重。
情深义重:情感深厚,义重如山。指情感和义气都很深厚,常用来形容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
顾虑重重: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重修旧好:恢复已往的交谊。
避重就轻: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欺软怕硬: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老调重弹:旧调重弹。
欺善怕恶: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轻重缓急:指事情和工作有重要的,有不重要的;有可以缓办的,有应该赶快办的。
从轻发落: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
胆小怕事: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卷土重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指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轻动干戈:轻率地挑起战争。
轻财敬士: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言重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也说重振旗鼓。
不轻然诺:轻:轻易;然诺:许诺。不随便许诺什么。形容处事谨慎。也形容人守信用。
重本抑末: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轻车熟路:车子轻便,道路熟悉。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 比喻任务不重,又有经验,做起来容易。
恩重丘山: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天高气轻:形容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事重身衰:担负重任而身体衰弱。
无关重轻:形容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资浅望轻:资历浅,
轻车简从:指有地位的人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也说轻装简从。
任重道悠: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同“任重道远”。
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重气轻身:指重义节而轻生死。
不知轻重: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重财轻义:指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重违其意:难于违反其意而勉强服从。
怕处有鬼:越是害怕的地方越是有鬼出现。比喻越担心的事情越会出现。
内重外轻:旧指京官势重,外官势轻。《宋史·高宗纪五》:“乙亥,以内重外轻,命省臺、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日月重光:重光: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动乱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拈花弄月:指玩赏花月。
拈花一笑: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拈(niān):用手指拿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