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 wú yōng zhì yí
1. 拼音:wú yōng zhì yí
2. 意思: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3. 出处:王朔《痴人》:“是的,这点毋庸置疑!我相信她本来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4. 近义词及意思: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和毋庸置疑都表示确信的态度)
千真万确(形容情况非常真实。强调真实性很强,让人没有怀疑的理由,与毋庸置疑表意相近)
5. 反义词及意思: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与毋庸置疑相反,体现出怀疑的态度)
将信将疑(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和半信半疑类似,都是不确定的态度,和毋庸置疑的肯定形成对比)
6. 例句: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一定能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
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这是毋庸置疑的科学事实。
她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毋庸置疑,从她每天的工作状态就能看出来。
这位运动员的实力在世界上是毋庸置疑的顶尖水平。
努力就会有收获,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令全世界瞩目。
他的诚信是毋庸置疑的,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
她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为孩子付出了一切。
该公司产品的质量毋庸置疑,多年来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规律。
成语词典:毋庸置疑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不必怀疑。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明归有光《与王子敬书》之一:“区区得失,久已置之度外。” 度:考虑。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形迹可疑: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置若罔闻: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若:像。罔:没有。
庸庸碌碌:庸:平庸。指平凡无奇。
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喙(huì):嘴。
难以置信:难于使人相信。
少安毋躁: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躁。
毋庸讳言: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
毫不迟疑:毫:一点儿。一点儿也不迟疑。
推心置腹:推出自己的赤心,放置在别人的腹中。表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比喻真诚待人。
宁缺毋滥:宁可缺少些,也不要不顾标准,凑数求多。
毫无疑义:疑义:可疑的道理。一点也没有可以使人怀疑的地方。
庸俗不堪:指非常低俗、鄙俗,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庸俗:平庸粗俗。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置之脑后: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将信将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将:且,又。
智子疑邻:主人家看来,儿子是非常机智的,邻居的老人是非常值得怀疑的。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平庸无奇:指平常、普通,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常用来形容人、事物或经历等缺乏独特性和吸引力。
中庸之道:待人处世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
庸人自扰:《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今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坚信不疑:非常相信,毫不怀疑。常用来表示对某种观念、理论、人或事物有着坚定的信念。
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疑神疑鬼:形容人多疑:人家没议论你,别那么~的。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疑难杂症: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症。比喻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无可置疑:也说毋庸置疑。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表示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
疑信参半:指半信半疑。
庸脂俗粉:指那些平常的、大众化的女子,也指平庸低俗的女子。常带有一定的贬义。
庸中皦皦:犹言出类拔萃。常人中显得才能特出者。同“庸中佼佼”。
满腹疑团: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狐疑不定: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质疑辨惑:指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置而不问:放在一旁不再过问。后用来指对事情不加过问。
疑似之间:疑似:既像又不像。指有所怀疑,不敢肯定的事。
疑团莫释: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
姑置勿问:权且放过,不去追究责问。指对有过错的人暂时给予宽容。
进退狐疑: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疑事无功: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齐世庸人:齐世:同于世俗的;庸人:平庸的人,也指见识短浅的人。比喻与世俗同俯仰或见识短浅的人。
主少国疑: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不置褒贬: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疑人偷斧:没有根据,胡乱猜疑的人。
高自标置:标置:放在某种位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樗栎庸材: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不置可否:不明确表态,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毋望之福: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福”。
水置座右:置:搁,放。比喻知足。
庸言庸行: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头足倒置:把头和脚颠倒过来。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
恫疑虚喝:虚张声势,恐吓威胁。
满肚疑团:疑团: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疑贰之见:疑贰:疑惑,拿不定主意。指犹豫拿不定主意。
毋庸置喙:不用别人插嘴,不需要多话。
置之弗论:之:代词,它;弗:不。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形容毫不关心。
罪疑惟轻: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
砭庸针俗:指救治凡庸鄙陋。砭:刺。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碌碌庸庸:平庸而无所作为。
质疑问难:提出疑难问题来讨论;提出疑问以求解答。
居之不疑:居:处于;不疑:不疑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
置酒高会:设酒宴办盛会。
疑行无成: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庸中佼佼:指平常人中比较突出的。原作佣中佼佼。《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平庸之辈:思想上、品质上或成就上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无足轻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
亲近不疑:关系亲近,毫不怀疑。形容十分信任。
别置一喙: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迟疑观望:指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疑误天下: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听微决疑: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鹖冠子·天则》:“聖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能屏讒權實。”《史记·循吏列传》:“李離 曰:‘理有法,失刑則刑,失死則死。公以臣能聽微決疑,故使爲理。今過聽殺人,罪當死。’”司马贞 索隐:“言能聽察微理,以決疑獄。”
赏奇析疑: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
毋庸置议:毋:无:毋庸:不必,无须;置议:进行讨论。不需要讨论。指事实或道理很清楚。
迟疑不决:形容拿不定主意。
无置锥地: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同“无立锥之地”。
切鈇之疑:比喻凭主观臆断而产生的疑心或成见。
附庸风雅:旧指官僚、地主、商人为了装点门面,抬高身份,结交知识分子,装做文化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