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 dào xíng nì shī
1. 拼音:dào xíng nì shī。
2. 意思: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3.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辅助吴王阖庐攻打楚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他的朋友申包胥责备他,他就说了这番话,表示自己报仇心切,顾不了那么多的意思。
4. 近义词及意思
逆天违理:意思是违背天道常理。例如,他这种逆天违理的行为终究会受到惩罚。
倒戈弃甲:指放下武器,投降敌方。如敌军倒戈弃甲的情况时常发生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
本末倒置: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比如,在学习过程中,他总是本末倒置,注重玩乐而忽视知识积累。
5. 反义词及意思
顺天应人:顺应天命,合乎人心。例如,新的政策顺天应人,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像老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6. 例句
侵略者倒行逆施,妄图吞并这个国家的领土,遭到了顽强抵抗。
他倒行逆施的管理方式,引起了员工们的强烈不满。
这个独裁者倒行逆施,压制民主,最终被人民推翻。
公司如果继续倒行逆施,不考虑市场规律和消费者需求,必将走向衰败。
那些倒行逆施的环保破坏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历史上倒行逆施的昏君往往导致国家的灭亡。
邪教组织倒行逆施,蛊惑人心,危害社会安全。
他倒行逆施,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受到众人唾弃。
反动势力倒行逆施的行径,是不得民心的。
某些企业倒行逆施,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成语词典:倒行逆施
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神魂颠倒: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一意孤行:《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也说翻箱倒箧(qiè)。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祸:灾难。
横行无忌: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倒行逆施:《史记 伍 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伍子胥为父报仇,领吴兵攻打楚国,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 备他,子胥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指做事违背常理。
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姿态很美,也学她的样子,却丑得可怕(见于《庄子·天运》)。后人把这个丑女人称作东施。“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礼记·中庸》:“道并行而不相悖。” 悖(bèi):违反。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逆来顺受:对外面来的压迫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投机倒把:指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
倒打一耙:比喻不仅拒绝对方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颠三倒四:(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次序。
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其是:他自己以为对的。
发号施令:发命令,下指 示。《尚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论功行赏: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也说独断独行。
大逆不道:原指犯上谋反。现也指罪大恶极。《汉书 杨恽传》:“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逆:叛逆。不 道:不合正轨,不合道德。
行尸走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倒背如流:倒着背诵像流水那样顺畅,形容诗文等读得很熟。
忠言逆耳: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拂于耳。”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逆耳:不顺耳。
东倒西歪: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软硬兼施:软的手段和硬的手段一齐用(含贬义)。
无计可施: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衣食住行:穿衣、吃饭、居住、行路,指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说倒海翻江。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天马:汉武帝时从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意思是神马。见《史记·大宛列传》。行空:形容骏马奔驰,如腾空飞行。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欺行霸市:欺负同行,称霸市场,形容蛮横经商。
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
乐善好施:爱做好事,喜欢施舍。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仗势作恶。《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日行千里: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量力而行: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颠倒是非:把对的说成不对,不对的说成对。
穷困潦倒: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知易行难: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按行自抑: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坐贾行商:贾gǔ:商人。坐着的商人和行走的商人。在古代,商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就是开一个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这叫做";行商坐贾";。现泛指经商的买卖人。
逆取顺守: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行坐不安:心绪焦躁不安的样子。
回寒倒冷:形容反反复复,变化不定。
五行八作:泛指各种行业(作:作坊)。
行合趋同:行为志趣相同。
颠倒错乱:颠倒:本末倒置;错乱:错杂混乱。把本来的顺序完全搞乱,完全失去正常状态。
行或使之:行:所作所为;使:命令,指使。所作所为好像有人指使似的。比喻做事自觉主动。
倒绷孩儿:绷: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青衣行酒:指 晋怀帝 被俘受辱事。
与时偕行:变通趋时。
乘云行泥:比喻地位高下悬殊。
行财买免: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醉山颓倒:形容醉态。
言行不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绝德至行: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膝行蒲伏:伏地爬行。
骑驴倒堕:形容太平之世。
令行如流:指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颠来倒去:翻过来,倒过去。形容反反复复。
冥行盲索: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
倒泻箩蟹:形容混乱杂乱无法控制的场面,或者是形容手忙脚乱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