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行事 biàn yí xíng shì
1. 拼音:biàn yí xíng shì。
2. 意思: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也就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行动,通常用于有一定权限的人处理事务的情境。
3. 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4. 近义词及意思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和“便宜行事”意思相近,都强调灵活性,不过“随机应变”更侧重于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快速反应,而“便宜行事”侧重于有一定的自主处理事务的权力。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与“便宜行事”类似,都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动,但“见机行事”更强调抓住时机。
5. 反义词及意思
生搬硬套: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与“便宜行事”相反,一个是灵活处理,一个是死板套用。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体现出一种刻板的行为方式,和“便宜行事”的灵活自主形成鲜明对比。
6. 例句
将军得到便宜行事的权力,可以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灵活指挥作战。
作为项目经理,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便宜行事,以便更好地推进项目。
这位特派员被授予便宜行事的特权,能够当场处理一些紧急事务。
救援队伍的队长在灾区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以最快速度拯救生命。
经理不在的时候,他可以便宜行事,处理一些突发的客户问题。
探险家在野外探险时,往往需要便宜行事,才能应对各种未知的危险。
为了打击犯罪,警方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便宜行事,迅速采取行动。
他被赋予便宜行事的职责,在紧急关头能够果断做出决策。
公司在海外的代表可以便宜行事,根据当地市场的变化调整策略。
驻外大使在一些外交场合可以便宜行事,灵活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小摩擦。
成语词典:便宜行事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一意孤行:《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悉听尊便:一切由您的意思。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祸:灾难。
横行无忌: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倒行逆施:《史记 伍 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伍子胥为父报仇,领吴兵攻打楚国,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 备他,子胥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指做事违背常理。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多指故作姿态。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礼记·中庸》:“道并行而不相悖。” 悖(bèi):违反。
无事生非:本来没有事却人为地引出麻烦、事端。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少不更事:年纪轻,经历的事情不多。《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更(gēng):经历。
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无所事事:什么事都不干。事事:做事情。
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其是:他自己以为对的。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息事宁人: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
论功行赏: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终身大事: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也说独断独行。
就事论事:按照事情本身的情况来评论是非得失。
行尸走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事不宜迟: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事无巨细: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敷衍了事: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年事已高: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风流韵事:指吟诗、作画、下棋、弹琴等风雅而有情趣的事。也指男女间的私情。
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有它的原因。
心事重重: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区区小事:区区:小,少。形容很小很少的小事。
万事大吉:形容一切事情都很圆满顺利。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多管闲事: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不合时宜: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东窗事发:传说宋代秦桧曾与妻子在自己家的东窗下定计杀害了岳飞,后来秦桧得病而死。他妻子请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见秦桧在阴间身戴铁枷受苦,秦桧对他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见于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二·东窗事发》)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也说东窗事犯。
事在人为:指事情是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主观努力。
衣食住行:穿衣、吃饭、居住、行路,指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公事公办: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天马:汉武帝时从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意思是神马。见《史记·大宛列传》。行空:形容骏马奔驰,如腾空飞行。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晋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欺行霸市:欺负同行,称霸市场,形容蛮横经商。
事必躬亲:事事都要亲自去做。躬(gōng):亲自。
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
权宜之计: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好事多磨: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经历许多波折。
事半功倍:《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
逸闻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仗势作恶。《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家常便饭:家庭日常的饭食。
分内之事: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日行千里: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感情用事:不冷静考虑,凭个人好恶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量力而行: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新人新事: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草草了事: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遇事生风:一有机会就搬弄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