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论事 jiù shì lùn shì
1. 拼音:jiù shì lùn shì
2. 意思: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3.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词臣论劾首揆》:“夺情大事,有关纲常,且就事论事,未尝旁及云。”
4. 近义词及意思:
避实就虚: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和“就事论事”类似之处在于都是一种处理问题或讨论问题的方式,不过“避实就虚”有回避关键问题的倾向,而“就事论事”更强调围绕事情本身。
率由旧章:率:遵循;旧章:老法规。一切按照老规矩办事。与“就事论事”有一定关联,都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态度,前者侧重遵循旧规,后者侧重针对事情本身。
5. 反义词及意思:
高瞻远瞩: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与“就事论事”相反,“就事论事”相对局限于当前事物,“高瞻远瞩”则有更宏观长远的视角。
以偏概全: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全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就事论事”强调针对具体事,“以偏概全”是错误地从局部推断整体,二者形成对比。
6. 例句:
我们就事论事,不要把其他无关的问题牵扯进来。
大家就事论事地讨论这个方案的优缺点,气氛很热烈。
他很擅长就事论事地分析问题,总能找到关键所在。
在会议上,我们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进行人身攻击。
解决问题要就事论事,不能凭个人感情用事。
记者就事论事地报道了这起事件,没有添加主观猜测。
评价一个人要全面客观,不能只就事论事。
当我们遇到争议时,最好就事论事地沟通。
老师教导我们就事论事地看待同学之间的小摩擦。
就事论事,这次他的做法确实有些欠妥。
成语词典:就事论事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半推半就:又要推开又要靠近,形容心里愿意,表面却装出不愿意而推辞的样子。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议论纷纷: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多指故作姿态。
无事生非:本来没有事却人为地引出麻烦、事端。
按部就班:晋陆机《文赋》:“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指文章结构、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指按照正常的条理、步骤去做。有时也指拘泥陈规,缺乏创新精神。
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奇谈怪论:荒唐不近情理的言论。
少不更事:年纪轻,经历的事情不多。《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更(gēng):经历。
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无所事事:什么事都不干。事事:做事情。
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律看待:对待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不可~。
息事宁人: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
论功行赏: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不刊之论:汉扬雄《答刘歆书》:“是县(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原意是说能和日月一样经久不变永远流传的书籍。后用“不刊之论”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终身大事: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就事论事:按照事情本身的情况来评论是非得失。
事不宜迟: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事无巨细: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将计就计: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使计策。
敷衍了事: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年事已高: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风流韵事:指吟诗、作画、下棋、弹琴等风雅而有情趣的事。也指男女间的私情。
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有它的原因。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
谈古论今: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心事重重: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自有公论: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区区小事:区区:小,少。形容很小很少的小事。
将错就错:事情既然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的做下去。
万事大吉:形容一切事情都很圆满顺利。
各就各位:各自到各自的位置或岗位上。
束手就擒:捆起手来由人捉拿,形容因无法脱逃或无力反抗而甘愿被擒获。
多管闲事: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东窗事发:传说宋代秦桧曾与妻子在自己家的东窗下定计杀害了岳飞,后来秦桧得病而死。他妻子请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见秦桧在阴间身戴铁枷受苦,秦桧对他说:“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见于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二·东窗事发》)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也说东窗事犯。
事在人为:指事情是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主观努力。
公事公办: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格杀勿论:旧指对行凶、拒捕或违反禁令的人,可以当场打死,不以杀人论罪。格杀:打死。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晋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事必躬亲:事事都要亲自去做。躬(gōng):亲自。
避重就轻: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好事多磨:好事情在实现、成功前常常会经历许多波折。
事半功倍:《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
逸闻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就地正法: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分内之事: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感情用事:不冷静考虑,凭个人好恶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另谋高就: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
新人新事: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草草了事: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就地取材:就:随。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遇事生风:一有机会就搬弄是非。
胆小怕事: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无论如何:不管怎么样,表示不管条件怎样变化,其结果始终不变:这次义务劳动我~得参加。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援笔立就: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虚论浮谈:虚饰的言论,浮夸的语言。
通功易事: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俯首就缚:低下头让人捆绑。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
清心省事:指心境清静,政事杂务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