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公事 lì xíng gōng shì

1. 拼音:lì xíng gōng shì

2. 意思:指按照惯例或规定进行的工作,多形容只是形式上走流程,缺乏实际意义或主动性,有时含敷衍了事的贬义。

3. 出处:出自清代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那一种例行公事的叩首礼,只算做个样子。”后在近代文献中逐渐固定为成语,用于描述机械执行的工作模式。

4. 近义词:

公事公办:指按照规定或制度处理事情,不掺杂个人情感,与“例行公事”均有“按流程办事”之意,但“公事公办”多含中性或褒义,强调原则性。

循例办事:指依照惯例处理事务,侧重按旧例执行,与“例行公事”语义相近,更强调对传统流程的遵循,中性偏贬义。

5. 反义词:

精益求精:指对事物追求完美,不断提升质量,与“例行公事”相反,强调积极进取、注重实效,含褒义。

独出心裁:指想法独特,打破常规,与“例行公事”对立,侧重创新与主动性,用于形容做事有新意。

6. 例句:

他每天的工作只是例行公事地整理文件,毫无挑战性。

会议若只是例行公事地读报告,难免让参会者感到枯燥乏味。

有些单位的安全检查只是例行公事,并未真正排查隐患。

老师布置作业时若只是例行公事,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公司的年度总结会不应成为例行公事,而应真正反思问题。

他对这份工作失去热情,每天只是例行公事地完成任务。

社区的走访若沦为例行公事,就无法真正了解居民需求。

例行公事的问候让她觉得对方缺乏诚意,反而拉开了距离。

部门聚餐若变成例行公事,就失去了增进感情的意义。

管理者若只知例行公事地发号施令,难以获得团队的信任。

例行公事

成语词典:例行公事

一事无成 [ yī shì wú chéng ]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郑重其事 [ zhèng zhòng qí shì ] 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一意孤行 [ yī yì gū xíng ]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若无其事 [ ruò wú qí shì ] 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史无前例 [ shǐ wú qián lì ]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

开诚布公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公布、发表。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行色匆匆 [ xíng sè cōng cōng ] 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祸不单行 [ huò bù dān xíng ] 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横行无忌 [ héng xíng wú jì ] 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倒行逆施 [ dào xíng nì shī ]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不省人事 [ bù xǐng rén shì ]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煞有介事 [ shà yǒu jiè shì ] 指装模作样,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常带有讽刺意味。

并行不悖 [ bìng xíng bù bèi ] 同时进行,不相冲突。悖:违背,冲突。

无事生非 [ wú shì shēng fēi ] 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身体力行 [ shēn tǐ lì xíng ]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厉行节约 [ lì xíng jié yuē ] 严格地实行节约。

无济于事 [ wú jì yú shì ] 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解决不了问题。

少不更事 [ shào bù gēng shì ]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便宜行事 [ biàn yí xíng shì ] 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也就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行动,通常用于有一定权限的人处理事务的情境。

倍道而行 [ bèi dào ér xíng ] 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形容加速前进,通常用于表示赶路或者追求某个目标时的急切状态。

行将就木 [ xíng jiāng jiù mù ] 行将:将要;就:接近;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常用来形容人临近死亡的状态。

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大家奉献。

意气用事 [ yì qì yòng shì ] 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无所事事 [ wú suǒ shì shì ] 事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实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各行其是 [ gè xíng qí shì ] 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嘉言懿行 [ jiā yán yì xíng ] 嘉、懿:美好。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息事宁人 [ xī shì níng rén ] 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论功行赏 [ lùn gōng xíng shǎng ] 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终身大事 [ zhōng shēn dà shì ] 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见机行事 [ jiàn jī xíng shì ]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机:时机,机会。

假公济私 [ jiǎ gōng jì sī ] 假:借;济:帮助。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独断专行 [ dú duàn zhuān xíng ]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就事论事 [ jiù shì lùn shì ]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

行尸走肉 [ xíng shī zǒu ròu ]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事不宜迟 [ shì bù yí chí ] 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谨言慎行 [ jǐn yán shèn xíng ] 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用舍行藏 [ yòng shě xíng cáng ] 用:任用;舍:不用;行:做事;藏:隐退。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这是儒家对于出仕或退隐的处世态度。

平安无事 [ píng ān wú shì ]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事无巨细 [ shì wú jù xì ]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公平合理 [ gōng píng hé lǐ ]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使各方利益得到平衡。

敷衍了事 [ fū yǎn liǎo shì ] 指对一件事情不认真,草草了事,只做表面上的应付,不追求实际效果。

年事已高 [ nián shì yǐ gāo ] 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料事如神 [ liào shì rú shén ] 预料事情像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故事讲述了愚公面对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下定决心要把山移走,他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最终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了两座山。

风流韵事 [ fēng liú yùn shì ] 原指风雅而有情趣的事。旧指文人诗歌吟咏及琴棋书画等活动。现多指男女私情。

事出有因 [ shì chū yǒu yīn ] 指事情的发生总有其原因,并非无缘无故出现,强调任何事的背后都有内在因素。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指对某种违规或不当行为只通融这一次,以后不能再以此为例,多用作处理问题时的宽容表态,但强调下不允许再犯,含警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