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 shēng sè jù lì
1. 拼音:shēng sè jù lì
2. 意思: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3.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4. 近义词及意思: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和声色俱厉都表示说话时态度严厉)
正言厉色(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突出表情严肃、话语严厉,与声色俱厉表意相近)
5. 反义词及意思:
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与声色俱厉相反,体现出温和友善的态度)
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强调态度温和,让人感觉亲近,和声色俱厉的严厉形成对比)
6. 例句:
老师发现他在考试中作弊,声色俱厉地批评了他。
老板对犯错的员工声色俱厉地呵斥,让大家都很紧张。
父亲得知他偷拿家里的钱后,声色俱厉地要求他改正。
警察声色俱厉地审问嫌疑人,试图突破他的心理防线。
教练看到队员们训练不认真,声色俱厉地提醒他们。
她做错了事,妈妈声色俱厉地教育她要诚实。
组长声色俱厉地指责组员没有按时完成任务。
监考老师发现有人抄袭,声色俱厉地警告他们。
领导在会议上声色俱厉地强调了纪律问题。
法官声色俱厉地要求证人如实陈述。
成语词典:声色俱厉
声如洪钟: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晋书·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的花布。~的彩旗。
声色俱厉:指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俱:都。厉:严厉。
异口同声: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勃然变色: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贬义)。嘶:哑。竭:尽。
风声鹤唳:《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 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后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唳(lì)。参见〔草木皆兵〕
面不改色: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眉飞色舞:形容喜悦或得意:说到得意的地方,他不禁~。
声势浩大: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声东击西: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声:扬言。
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
敛声屏气: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古色古香:形容字画、器物等带 有古代的色彩、情调。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变本加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现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含贬义)。厉:猛烈。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再接再厉:唐韩愈和孟郊《斗鸡联句》中孟郊的诗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后用以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接:交战。厉:同“砺”,磨快。
忍气吞声: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说出来。吞声:不敢做声。
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許氏 三兄弟,都做了大官,雖然他不以富貴驕人,自然聲勢赫奕。”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陬邑官亲》:“西域之變,大將軍 福公 奉命進勦,統領 巴圖魯 及 吉林 健旅,聲勢赫奕。”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大声疾呼:大声而急切地 呼喊,以引起人的注意或使人醒悟。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种类很多。《列子·天瑞》:“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
低声下气: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一应俱全:一应:一切;俱:都。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疾言厉色:也说疾言遽色。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铺张扬厉: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迹。” 后多用以形容过分铺张,讲究排场。铺张:铺叙渲染。扬厉:宣扬扩大。
瓮声瓮气:形容说话的声音粗大而低沉。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严厉,内心怯懦软弱。《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厉:凶猛。荏(rěn):软弱。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爲戲忠臣。”
无声无息:没有声音和气息,比喻没有动静或没有什么影响、作为。
厉兵秣马:见〖秣马厉兵〗。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写文章要突出重点,不必~。
色胆包天: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怪声怪气: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表露。色:脸色。
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和(hè)。
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了道路。形容民众普遍不满。载(zài):充满。
轻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细小,态度温和。
两败俱伤:双方争斗,都受到损失,谁也没有得到好处。
湖光山色:湖和山相映衬的秀丽景色。
好色之徒: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泣不成声: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谈虎色变: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后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就感到恐怖。
虚张声势:并无实力,故意大造声势。
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
口口声声:形容不止一次地陈说、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他~说不是他干的。
神色自若:自若:如常,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五味俱全: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色彩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学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
声名远扬: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常用来形容人、地方、事物等因某种特色、成就等而被广泛知晓。
正言厉色:正:严正;言:言辞;厉:严厉;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不露声色:不动声色。
欢声笑语:欢笑的声音和话语。常用来形容轻松愉快、热闹欢乐的氛围。
无声无臭:比喻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臭(xiù):气味。
国色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色可贵,不同于一般花卉。唐李正封《咏牡丹花》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后也用以形容女子的美丽。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好声好气:语调柔和,态度温和:人家~地劝他,他倒不耐烦起来。
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写作或表演等生动、精彩。
贪财好色:贪图私利,喜好女色。
有色眼镜:比喻妨碍得出正确看法的成见或偏见。
一路货色: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比喻同一类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