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其力 zì shí qí lì
1. 拼音:sān jiào jiǔ liú。
2. 意思: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是一个用来概括众多不同类别人群或思想流派的词汇。
3. 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4. 近义词及意思
五行八作:泛指各行各业。和“三教九流”意思相近,都是对社会上众多不同职业或人群的统称,不过“五行八作”更侧重于职业分类。
诸子百家: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与“三教九流”类似之处在于都是对多种思想流派的概括,但“诸子百家”主要针对先秦时期的学术流派。
5. 反义词及意思
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与“三教九流”完全相反,“三教九流”是一个包含各种不同身份、品行人群的统称,而“正人君子”强调的是品行端正这一单一属性的人群。
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体现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群,和“三教九流”所涵盖的复杂多样人群形成鲜明对比。
6. 例句
这个江湖客栈里住着三教九流的人物,十分热闹。
他在社会上闯荡多年,结识了三教九流的朋友。
那座大城市里汇聚了三教九流,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有三教九流的势力交织。
市场上有三教九流的小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
在这个繁华的港口,每天都有三教九流的船只进出。
他的社交圈子很广,三教九流都能说上话。
这个聚会像是一个小社会,三教九流的人都有。
庙会是一个三教九流汇聚的场合,充满了各种新奇的事物。
侦探为了破案,不得不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
成语词典:自食其力
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回天无力: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大会~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自取灭亡: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品。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弱之肉,强之食。” 后比喻弱者被强者吞并。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自相残杀: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贬义)。嘶:哑。竭:尽。
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其貌不扬:指某人外貌不好看。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不扬:不好看。
居功自傲:居功:自恃有功。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隐约其辞: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自惭形秽:《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秽:形态丑陋。
自讨没趣: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那个机会、时机。
孤芳自赏: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 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芳:花。
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指出乎对方意料之外,突然行动。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自强不息:《周易·乾》:“君子以自强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的批评。措辞~。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废寝忘食:也说废寝忘 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 寝,昃晷忘餐。”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孔武有力:孔:甚,很。形容人很有力气。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以为了不起。
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让学生参加一些~的劳动。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力排众议:竭力排除各种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顾影自怜: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 》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 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
钟鸣鼎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唐王勃《滕王阁序》:“阎闾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鼎:古代炊具。
自告奋勇: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相称,符合。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挽:拉。狂澜:汹涌的大浪。
发愤忘食:下决心努力学 习和工作,连吃饭也忘记了。形容勤奋和专心。《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
自暴自弃:《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后用以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损害。弃:抛弃,鄙弃。
敝帚自珍: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引古代谚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后用“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很爱惜。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苍白无力: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临:到、来。
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自食其力:依赖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
自寻烦恼:自找的烦闷苦恼。意思是,本来不该有烦闷苦恼。
引咎自责: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坐享其成: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支吾其词:支吾:说话含混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以掩盖真实情况。
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冲:要冲,交通要道。
自我吹嘘: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旧唐书·刘传》:“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 宵:夜晚。旰(gàn):晚。
势均力敌:也说力敌势均。双方势力相当,不分高下。《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jǔ)。” 敌:力量相当。
各自为政:《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公元前607年,宋国和郑国打仗,宋国主帅华元在作战之前杀羊犒赏部下,但没有赏给他的御者。这个御者怀恨在心,等到作战的时候,他为华元驾车,说:那时赏羊是你为政,今天赶车就是我为政了。说着就把车赶进了郑国的阵地,使华元成为郑国的俘虏。后来就用各自为政表示各人按照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从全局出发,也不与别人协作。
其乐融融:融融,形容和乐自得的心情。其乐融融,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因噎废食:因为吃东西噎住,索性就什么也不吃了。比喻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把应该做的事情停下来不干了。《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自轻自贱:贱:藐视。自己看不起自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
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其是:他自己以为对的。
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遗:保留。
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形容骄傲自满。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洋洋自得的样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沾沾:自得的样子。
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都来不及。说明穷于应付,无力顾及其他。暇:空闲。不暇:忙不过来。
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也作夸大其辞。
妄自尊大:狂妄地自以为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自然而然: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我们长期在一起工作,~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