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1. 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
2. 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 近义词及意思:
引咎自责(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和负荆请罪都有主动承认错误的意思,但引咎自责更侧重于自我责备)
登门谢罪(亲自上门承认错误,请求责罚。与负荆请罪类似,都有向对方赔罪的行为)
5. 反义词及意思:
兴师问罪(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和负荆请罪相反,是带有攻击性地追究责任)
嫁祸于人(嫁:转移。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与负荆请罪形成鲜明对比,是逃避责任并加害他人)
6. 例句:
他知道自己错怪了朋友,于是负荆请罪,请求朋友的原谅。
小明意识到自己的鲁莽给班级带来了损失,便主动负荆请罪。
这位员工因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他决定负荆请罪,向领导诚恳道歉。
小李和小张闹了别扭后,小李主动负荆请罪,两人重归于好。
他在意识到自己对合作伙伴的不公正对待后,负荆请罪,挽回了合作关系。
那孩子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在家长的陪同下负荆请罪。
由于自己的冲动言论伤害了同事,他带着礼物负荆请罪。
团队成员之间产生误会,犯错的一方负荆请罪,化解了矛盾。
他因违反了约定,便负荆请罪,希望对方能再给他一次机会。
历史故事中,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成为了知错能改的典范。
成语词典: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 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后用“负荆请罪”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负隅顽抗:也作负嵎顽抗。依靠险要的地方顽固对抗:尽管敌人~,最终还是被我军全部歼灭。隅、嵎(yú):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
忘恩负义:忘掉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罚不当罪:给予的处罚跟 所犯的罪不相称。《荀子·正论》:“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当:相当。
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担子。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穀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释:放下。重负:重担。
戴罪立功:在承当某种罪名的情况下建立功劳。
罪孽深重:孽:罪恶。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负屈衔冤: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不分胜负: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一决胜负: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
罪加一等: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请君入瓮:《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记载,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还不知道。来俊臣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 周兴说:“这个好办,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 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上火,对周兴说:“我奉命来审老兄,请兄入此瓮吧。” 周兴吓得连忙叩头认罪。后来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
罪有应得: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惩罚。形容处罚恰当,并非冤枉。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千古罪人: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记着。
兴师问罪: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来承担重任。《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罪责难逃: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不请自来: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罪恶昭彰: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昭彰:明显。
滔天大罪:形容罪恶极大。
罪恶滔天:形容罪恶极大。
不负众望: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罪该万死:尤死:处一万次死刑。形容罪恶极大。
罪不容诛:即使处死也还不够抵偿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汉书·游侠传》:“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 诛:处死。
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披:拨开。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多刺小灌木。
负债累累:形容负债甚多。
罪大恶极:罪恶严重到极点。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匹夫无罪: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没有罪过的。
负薪之病: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请人捉刀:捉刀:指代人作文。代人做事或写文章。
赏劳罚罪: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迎门请盗:比喻至孝。
夫负妻戴:指夫妻远徙避世,不慕荣利。
我负子戴:指夫妻同安于贫贱。详“我黼子佩”。
负材矜地:指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
罪恶渊薮:比喻罪恶聚集的地方。
断发请战:旧时指将士急于出征,士气高昂。
负鼎之愿:希图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
荆人涉澭: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不堪重负: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指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无法承受。
斩荆披棘:斩除荆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同“披荆斩棘”。
孤恩负德:指忘恩负义。
劈荆斩棘:砍伐荆棘。
怀璧其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钱财能招来祸患。后也比喻因有才能而遭到别人嫉害。《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
投笔请缨:玩弄文字技巧。
弥天之罪:弥天:满天。形容极大的罪恶。
负薪投璧:指 汉武帝 率群臣背柴草、沉玉璧以塞 黄河 瓠子 决口事。见《史记·河渠书》。
矜能负才:矜:自夸。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
名负其实:出自汉·曹操《与王修书》,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符,是名副其实的反义词。
罪盈恶满:形容罪大恶极。
怀璧为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洗雪逋负: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负弩前驱:背着弓箭走在 前头开道,表示尊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 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自取罪戾: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
名教罪人:旧对违背礼教之人的谴称。
矜功负气:矜:自恃。自以为有功而赌气。
三田分荆:比喻 亲戚、家人之间重新和好。
捶楚求罪:指滥用弄罚,逼人招供。
举动荆棘:一举一动,就象在刺树林里一样,比喻不能随意,事事都遭威胁。
声罪致讨: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蚊力负山:比喻力虽小却身负重任。
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负薪之议:地位低微的人的言论。
负气含灵: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
罪疑惟轻: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
束緼请火: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緼”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 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緼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緼,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緼”、“束藴”。唐 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 临邛 遣妇,寄束緼於 齐 邻;邯郸 下客,效处囊於 赵 相。”宋 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緼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唐 白居易《得景娶妻三年无子舅姑将出之诉云归无所从判》:“虽配无生育,诚合比於断絃;而归靡适从,庶可同於束藴。”
一人有罪:旧指天子的过失。
罗织罪名: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深负重望:辜负大家的期望。
违恩负义:违逆自己的恩人,有负其往日情义,使之受到伤害。
荆衡杞梓:比喻优秀的人才。
故出人罪:谓量刑时故意开脱或轻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