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荆斩棘 pī jīng zhǎn jí
劈荆斩棘的意思
砍伐荆棘。
【解释】:①砍伐荆棘。②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劈荆斩棘的近义词
披荆斩棘、斩荆披棘
成语词典:劈荆斩棘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宋朱熹《朱子全书·孟子一》:“看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劈头盖脸: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瓢泼似的大雨~地浇下来。也说劈头盖脑、劈头盖顶。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 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后用“负荆请罪”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满门抄斩:投没财产,杀戮全家。
斩将搴旗:指作战勇敢,杀敌立功。搴(qiān):拔取。
斩尽杀绝:全部杀光。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先斩后奏:封建时代臣子把人杀了再报告皇帝。现在多比喻自行把问题处理了,然后才报告上级或当权者。
天打雷劈: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斩草除根:也说剪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荑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披:拨开。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多刺小灌木。
劈头劈脑:正对着头部。
钩章棘句:形容文辞艰涩,不流畅。《宋史·选举志一》:“时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 棘(jí)。
九棘三槐:后泛指三公、九卿等高级官职。
荆人涉澭: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斩头沥血: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
分风劈流: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羝羊絓棘:公羊的角被荆棘绊住,进退不得。
斩荆披棘:斩除荆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同“披荆斩棘”。
劈荆斩棘:砍伐荆棘。
针针丛棘:在带着像针一样尖刺的一丛丛的荆棘下面。针针,形容荆棘的刺尖锐如针。
三槐九棘: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劈空扳害:劈空:什么都没有;扳:通“攀”,牵扯。毫无根据地栽赃陷害。,劈空:什么都没有;扳:通“攀”,牵扯。毫无根据地栽赃陷害。
三田分荆:比喻 亲戚、家人之间重新和好。
举动荆棘:一举一动,就象在刺树林里一样,比喻不能随意,事事都遭威胁。
荆衡杞梓:比喻优秀的人才。
茨棘之间:形容穷苦人家简陋的住房。
荆南杞梓:比喻美才。
条解支劈:指细致部析。
劈头劈脸:正对着头和脸而来。
荆笔杨板:荆:晋惠帝时权臣楚王司马玮;杨:晋惠帝时权臣杨骏;板:诏书。形容权臣专权用事。
斩竿揭木:犹言斩木揭竿。
桃弧棘矢: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认为可辟邪。
先斩后闻: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荆棘满腹:比喻内心尽是不良的念头。
劈天盖地:划破天空,笼罩着大地,形容声势浩大。
薮中荆曲: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荆棘载途:沿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极多。
搴旗斩馘:搴:拔;馘:首。拔取敌方旗帜,斩获敌人首级。比喻勇猛善战。
胸中柴棘:比喻居心险恶。
快刀斩麻: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同“快刀斩乱麻”。
兰形棘心:兰:兰草;棘:荆棘。比喻外表和善,内心险恶。
荆棘丛生: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满目荆榛: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繁鸟萃棘:萃:聚集;棘:酸枣树。
荆钗裙布:荆:灌木名;钗:妇女的发饰。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荆天棘地:到处都是荆棘。形容困难重重,障碍极多。
蓬门荆布: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借指贫苦人家;荆布:用荆棘做成的布匹,形容寒酸。蓬门荆布指穷苦的人家。
穿荆度棘:穿越荆棘丛生处。喻多经艰难路途。《西游记》第六四回:“原來那 孫大聖 與 八戒、沙僧,牽着馬,挑着擔,一夜不曾住脚,穿荆度棘,東尋西找。”
荆钗布裙:以荆枝作钗,以粗布作裙。形容妇女服饰朴素。《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劈风斩浪:指冲破风浪。
蜗舍荆扉:象蜗牛壳似的房子,用荆条编的门户。形容极简陋狭小的房屋。扉:门户。
分钗劈凤:比喻夫妻的离别。同“分钗断带”。
食荼卧棘: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分星劈两:指详细分说。
荆钗布袄: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斩关夺隘: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随珠荆玉: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同“随珠和璧”。
劈两分星:指过分计较微薄小利。
班荆道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伍举在从郑国去晋国的路上,和老朋友声子相遇于郑国郊外,两人就铺开荆条席地而坐,一边吃东西,一边谈往事。后用“班荆道故”形容老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谊。班:铺开。
裙布钗荆: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劈头盖脑:亦作“劈头劈脑”。亦作“劈头盖顶”。正对着头部。形容来势迅猛。李劼人《天魔舞》第二十章:“动不动便是耳光棍子,甚至扁担之类,可以打得死人的家伙,劈头劈脑打下来。”杨朔《春雷一声》:“革命象一声春雷似的,劈头盖顶压上来了。”峻青《海啸》第三章十二:“突然,一个巨大的浪头劈头盖脑地打了下来。”《十月》1981年第5期:“有一回,她在团组织生活会上劈头盖脑地批评我,气得我一星期没理她。”
三荆同株:比喻同胞兄弟。也指兄弟分而复合。
肌劈理解:比喻立论精辟,析义翔实。
铜驼荆棘: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肉袒负荆:赤裸上身,背着荆条请罪,表示愿受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