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请缨 tóu bǐ qǐng yīng
投笔请缨的意思
玩弄文字技巧。
成语词典:投笔请缨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去,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 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后用“负荆请罪”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与黑暗势力断绝关系,走上光明的道路。
神来之笔:指绝妙的文思或词句。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语本《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比喻友好往来。
投机倒把:指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明珠暗投:把闪闪发光的珍珠投到黑暗的地方。《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而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后用“明珠暗投”比喻贵重的东西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也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或好人误入了歧途。
投鼠忌器:《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意思是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便于放手去干。忌:顾忌。
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这是佛教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现多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
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进行揭露、批判和声讨。
臭味相投: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投机取巧: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下苦工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
请君入瓮:《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记载,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还不知道。来俊臣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 周兴说:“这个好办,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 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上火,对周兴说:“我奉命来审老兄,请兄入此瓮吧。” 周兴吓得连忙叩头认罪。后来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意见一致,彼此很合得来。
自投罗网:比喻自取灾祸,自己送死。宋苏轼《策别十七·去奸民》:“譬如猎人终日驰驱践蹂于草茅之中,搜求伏兔而搏之,不待其自投于网罗而后取也。” 罗、网:捕鸟的器具。
投其所好: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
投石问路:比喻先以某种行动试探。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显出一种优雅的风度。
不请自来: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涉笔成趣: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援笔立就: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石投大海: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龙门笔法:指史传笔法。
举箸提笔:意为拿筷子和提笔。
振笔疾书: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投桃之报:比喻给对方的报答。
请人捉刀:捉刀:指代人作文。代人做事或写文章。
大笑绝缨: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迎门请盗:比喻至孝。
以水投水:把一条河里的水倒到另一条河里。比喻事物相似,很难辨别。
引手投足: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
笔削褒贬: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笔底烟花: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持橐簪笔: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浮笔浪墨:指多余累赘的文字。
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摇笔即来: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断发请战:旧时指将士急于出征,士气高昂。
以石投卵:用石头去砸鸡蛋。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
笔墨之林:斯文萃集的地方。
援笔而就: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意在笔外:意思或含义表现于笔墨之外。
话不投机:话说不到一起。指意见或见解不一致。
落笔成蝇: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大笔如椽: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意气相投: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心慕笔追:心中仰慕而追随仿效。同“心慕手追”。
笔诛墨伐: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投笔请缨:玩弄文字技巧。
负薪投璧:指 汉武帝 率群臣背柴草、沉玉璧以塞 黄河 瓠子 决口事。见《史记·河渠书》。
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
一笔勾倒: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如石投水: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比喻互相合得来。
大笔一挥:作者运笔神速或任意签字、涂改。
一尺之笔:借指文章。
笔墨官司:喻指用文字来进行的辩论、争执。
投畀豺虎:(把坏人)扔去喂豺狼虎豹。比喻对坏人的强烈憎恨。《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畀(bì):给予。
乘间投隙:乘机挑拨离间。
振缨中朝: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中朝:在朝廷上做事。整理好头冠,入朝处理政事。
遗大投艰:遗、投:交给。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
濯缨弹冠:濯缨:洗涤帽缨;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准备出仕。
笔力独扛:形容文笔雄健,文章的气势极大。
笔冢研穿:秃笔成坟,砚磨穿孔。指写作著述功力极深。
束緼请火: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緼”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 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緼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緼,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緼”、“束藴”。唐 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 临邛 遣妇,寄束緼於 齐 邻;邯郸 下客,效处囊於 赵 相。”宋 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緼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唐 白居易《得景娶妻三年无子舅姑将出之诉云归无所从判》:“虽配无生育,诚合比於断絃;而归靡适从,庶可同於束藴。”
下笔有神: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投刃皆虚: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投我以桃: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投石超距: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
投杼之惑: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疑虑。
投畀有北:放逐到北方寒冷荒凉的地方去。
投山窜海: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投河觅井:即寻死觅活。闹着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