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á
1. 拼音:kǒu zhū bǐ fá
2. 意思: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3. 出处: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4. 近义词:
大张挞伐:张:施展;挞伐:讨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例如:“对于这种不道德的行为,社会各界纷纷大张挞伐。”
笔伐口诛: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与口诛笔伐意思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比如:“他的恶劣行径遭到了众人的笔伐口诛。”
5. 反义词:
歌功颂德:歌、颂: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例如:“他不愿意只对领导歌功颂德,而是希望能实事求是地评价。”
交口称赞: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比如:“他的善举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6. 例句:
对于这种抄袭行为,学术界纷纷口诛笔伐。
他的反动言论遭到了正义之士的口诛笔伐。
新闻媒体对这种欺诈消费者的商家进行口诛笔伐。
社会各界对口诛笔伐这种破坏环境的企业。
当腐败现象出现时,群众总是会口诛笔伐。
作家们用文字口诛笔伐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
针对这种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网友们口诛笔伐。
他的恶行被曝光后,很多人在网上口诛笔伐他。
对于那些虚假广告,消费者们口诛笔伐,要求严惩。
舆论界对口诛笔伐那些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很积极。
成语词典:口诛笔伐
十字路口:两条路纵横交叉的地方,比喻在重大问题上需要对去向作出选择的境地:处在人生的~,他将何去何从呢?
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脱口而出: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矢口否认:一口咬定,完全不承认。矢:发誓。
异口同声: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去,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
口若悬河: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碑:记载功绩的石碑。
神来之笔:指绝妙的文思或词句。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宣和书谱》卷一○:“(韩偓)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炙(zhì):烤肉。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口干舌燥: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众口铄金:大家都说同样的话,其力量足以能熔化金属。形容舆论力量的强大。《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后也指人多口杂,能混淆是非。铄(shuò):熔化。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进行揭露、批判和声讨。
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心服口服: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空口无凭:只是嘴说而没有真凭实据。
血口喷人:比喻用极恶毒的语言诬蔑别人。
天诛地灭:(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诛(zhū):杀。
信口开河:也作信口开合。随口乱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破口大骂:指用恶语大声地骂。
舌尖口快: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张口结舌:形容理屈词穷、无言答对,或紧张害怕得说不出话来。
苦口婆心:形容恳切耐心地再三劝告。苦口:不辞烦劳,反复恳切地说。婆心:像老太太那样仁慈的心肠。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原作口中雌黄。《晋书·王衍传》记载,王衍能言,“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时人都称他为“口中雌黄”。雌黄:黄色矿物,可做颜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
一口咬定: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说法,再不改口。
哑口无言:哑口:像哑巴一样。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虎口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
口齿伶俐: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冲口而出: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口口声声:形容不止一次地陈说、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他~说不是他干的。
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守口如瓶:形容说话非常谨慎,严守秘密。
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杀人灭口: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
祸从口出: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良药苦口: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常比喻有益而尖锐的批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众口难调:吃饭的人多,很难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调(tiáo)。
有口无心: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
病从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出口成章: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
养家糊口:指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
罪不容诛:即使处死也还不够抵偿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汉书·游侠传》:“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 诛:处死。
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一》:“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意思是宁可在小者之前,不在大者之后。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
出口伤人:一张口说话就污辱人、伤害人。
苦口恶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孫 之愛我,疾疢也;孟孫 之恶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后因以“苦口恶石”比喻逆耳而中肯有益的规劝。《周书·萧詧传》:“苦口惡石,想勿余隱。”
涉笔成趣:涉笔:动笔:趣:风趣,意味。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援笔立就: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杀伐决断: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
大加挞伐: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
矢口不移:肯定某种说法,决不肯再改口
龙门笔法:指史传笔法。
举箸提笔:意为拿筷子和提笔。
目瞪口哆:形容吃惊的样子。
佛口蛇心:比喻嘴上说得好听,心肠却非常狠毒。
振笔疾书: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口含天宪: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河门海口:比喻说大话。
口角生风: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利口巧辞:利口:锋利的口才;巧辞:善于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笔削褒贬: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口不二价:指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掩口葫芦:捂着嘴笑。
虎口残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
笔底烟花: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持橐簪笔: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浮笔浪墨:指多余累赘的文字。
摇笔即来: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一口三舌:比喻唠叨、话多。
众口之辩: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
拑口禁语:拑:同“钳”,用东西夹住。闭口不言。形容保守秘密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