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汉·汉乐府
原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田田: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荷叶相连的样子。
戏:嬉戏,玩耍。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茂盛啊!鱼儿在莲叶间欢快地嬉戏。
鱼儿一会儿在莲叶东边嬉戏,一会儿在莲叶西边嬉戏,一会儿在莲叶南边嬉戏,一会儿在莲叶北边嬉戏。
讲解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江南》这首诗很可能是当时南方水乡民间采莲时所唱的歌。
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诗中后五句只变换了“东”“西”“南”“北”四个字,通过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描绘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场景,既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又渲染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穿梭往来的欢乐氛围。
白描手法:整首诗运用白描手法,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出江南采莲的景象。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将江南水乡莲叶茂盛、鱼儿嬉戏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以少总多:诗中仅用了“莲”“叶”“鱼”这几种简单的意象,就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典型场景,展现出江南自然风光和劳动生活交织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乐府诗以少总多、以小见大的特点。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时的欢乐场景。一方面表现了江南自然风光的美丽,莲叶田田、鱼儿嬉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采莲人的欢乐心情,展现了江南地区劳动人民采莲的劳动生活和愉悦的心情。
作者
汉乐府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专指汉代的乐府诗。这些诗歌是由乐府机构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创作并配乐而成,作者大多佚名,所以《江南》的具体作者已无从考证。
语文基础
- 记叙文:给文章拟题
- 记叙文: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
- 记叙文:概括文章内容
- 记叙文:梳理故事情节
- 记叙文:某个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 记叙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 记叙文: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 记叙文:概括段落大意
-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旨
-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 记叙文:某两段能否对调顺序的问题
- 记叙文:补叙内容能否删除的问题
- 记叙文:叙述人称(我、你、他)
- 记叙文:人称变化有什么作用
- 记叙文: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 记叙文: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 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 记叙文:段落能不能删除的问题
- 段落引用古今名言、诗词、歌谣的作用
- 记叙文:文章中指示代词与非指示代词
- 记叙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 记叙文: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中考诗词默写真题与答案(100题)
- 高考诗词默写真题与答案(100题)
- 《咏鹅》唐·骆宾王
- 《江南》汉·汉乐府
- 《静夜思》唐·李白
-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 《池上二绝》唐·白居易
- 《小池》宋·杨万里
- 《梅花》宋·王安石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 《夜宿山寺》唐·李白
- 《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
- 《咏柳》唐·贺知章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 《绝句》唐·杜甫
- 《悯(mǐn)农》唐·李绅
-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 《所见》清·袁枚
- 《山行》唐·杜牧
- 《赠刘景文》宋·苏轼
-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 《望天门山》唐·李白
-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 《望洞庭》唐·刘禹锡
-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 《采莲曲》唐·王昌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