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宋·王安石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为: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讲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他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最终放弃了改革。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下,他以梅花自比,借梅花的高洁品性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坚守。
诗句赏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墙角”一词点明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偏僻、不引人注目。即便如此,梅花依旧在严寒中独自绽放,展现出其不畏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这里的“独自”更强调了梅花的孤独和坚毅,它不与百花争春,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品格。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来描写梅花。远远望去,梅花洁白如雪,但诗人凭借着敏锐的嗅觉,知道那不是雪而是梅花,因为有阵阵暗香飘来。“暗香”一词不仅写出了梅花香气的清幽淡雅,更赋予了梅花一种含蓄、内敛的气质,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香气清幽的描写,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性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
语文基础
- 记叙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 记叙文: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 记叙文:概括段落大意
-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旨
-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 记叙文:某两段能否对调顺序的问题
- 记叙文:补叙内容能否删除的问题
- 记叙文:叙述人称(我、你、他)
- 记叙文:人称变化有什么作用
- 记叙文: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 记叙文: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 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 记叙文:段落能不能删除的问题
- 段落引用古今名言、诗词、歌谣的作用
- 记叙文:文章中指示代词与非指示代词
- 记叙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 记叙文: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中考诗词默写真题与答案(100题)
- 高考诗词默写真题与答案(100题)
- 《咏鹅》唐·骆宾王
- 《江南》汉·汉乐府
- 《静夜思》唐·李白
-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 《池上二绝》唐·白居易
- 《小池》宋·杨万里
- 《梅花》宋·王安石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 《夜宿山寺》唐·李白
- 《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
- 《咏柳》唐·贺知章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 《绝句》唐·杜甫
- 《悯(mǐn)农》唐·李绅
-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 《所见》清·袁枚
- 《山行》唐·杜牧
- 《赠刘景文》宋·苏轼
-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 《望天门山》唐·李白
-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 《望洞庭》唐·刘禹锡
-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 《采莲曲》唐·王昌龄
- 《绝句二首》唐·杜甫
-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 《三衢(qú)道中》宋·曾几(jī)
- 《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
- 《元日》宋·王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