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唐·李白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山寺:蔡山,现属湖北省黄梅县的蔡山,山上曾有一座古老的寺庙。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字凸显出楼的高耸和险峻之感。
百尺:虚指,并非实数,这里形容楼非常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恐怕、担心。
惊:惊吓。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的好高啊,仿佛有一百尺那么高,人站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够摘下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讲解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但一般认为李白在游历过程中夜宿深山里的一座寺庙,看到寺院后的藏经楼很高,登上去后凭栏远眺,星光闪烁,于是诗性大发写下此诗。也有说法认为此诗写的是湖北省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
艺术特色:
夸张手法的极致运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用“百尺”来形容楼的高度,并且说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这是一种极度的夸张,生动地表现出寺庙楼宇的高耸入云,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想象空间。
心理描写的巧妙衬托: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通过描写诗人不敢大声说话的心理状态,从侧面衬托出寺庙之高以及环境的清幽、静谧。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既惊奇又敬畏的复杂情感。
意境营造的独特性: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神秘、高远的意境。读者仿佛能够跟随诗人的笔触,置身于那座高耸的山寺之中,仰望星空,感受着与天地、与神仙仿佛近在咫尺的奇妙氛围。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这种仿佛接近神仙般的奇妙情境的向往和追求。它体现了李白诗歌中一贯的豪放、浪漫的风格,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好奇。
语文基础
-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 记叙文:某两段能否对调顺序的问题
- 记叙文:补叙内容能否删除的问题
- 记叙文:叙述人称(我、你、他)
- 记叙文:人称变化有什么作用
- 记叙文: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 记叙文: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 记叙文:段落的作用
- 记叙文:段落能不能删除的问题
- 段落引用古今名言、诗词、歌谣的作用
- 记叙文:文章中指示代词与非指示代词
- 记叙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 记叙文: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中考诗词默写真题与答案(100题)
- 高考诗词默写真题与答案(100题)
- 《咏鹅》唐·骆宾王
- 《江南》汉·汉乐府
- 《静夜思》唐·李白
-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 《池上二绝》唐·白居易
- 《小池》宋·杨万里
- 《梅花》宋·王安石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 《夜宿山寺》唐·李白
- 《敕(chì)勒(lè)歌》北朝民歌
- 《咏柳》唐·贺知章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 《绝句》唐·杜甫
- 《悯(mǐn)农》唐·李绅
-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 《所见》清·袁枚
- 《山行》唐·杜牧
- 《赠刘景文》宋·苏轼
-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 《望天门山》唐·李白
-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 《望洞庭》唐·刘禹锡
-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 《采莲曲》唐·王昌龄
- 《绝句二首》唐·杜甫
-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 《三衢(qú)道中》宋·曾几(jī)
- 《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
- 《元日》宋·王安石
- 《清明》唐·杜牧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 《滁(chú)州西涧》唐·韦应物
-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